中青在线
2005年2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2005年的中小汽车企业――生存压倒一切
2005年02月17日 00:22:57

刘世瑜

  汽车产业,“众人拾
柴火焰高”的年代正迅速远去,车业下一个主题将是大浪淘沙。中国车业逃避不了重组整合的宿命。“谁将是第一个破产的汽车企业”,两年前,当这个命题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多数人认为,答案揭晓的时间还远未到来。不想,车市骤然开始冷却,亏损率的提升将这个命题推上了前台。

  不久前,国内一家汽车企业的董事长对记者说:“阿里巴巴网站的CEO曾说,所有的网络公司都倒闭了,我们还能跪着活下去,就是胜利。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如此。”这位老总的话多少有些悲壮,但却陈述了一个事实。2005年的车市是一场生死较量,对于实力弱小的中小企业而言,生存压倒一切。

  “屠刀”依旧在挥舞

  年前,车价一直雷打不动的一汽丰田宣布威驰、花冠降价两万元,成为新年车市上最大的搅局者。随后,天津一汽夏利、奇瑞、马自达等相继跟上。2004年的价格战,汽车企业多数是主动出击,目的是抢夺更多的市场分额。但最近一段时间的价格战,纯粹是少数几个企业的伏击战,被动跟进的汽车企业“赔本也要赚吆喝”。

  业内有专家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警告,车市再也经不起如此频繁的降价。但降价似“箭在弦上”,“屠刀”依旧在挥舞。“嗜血”的车市一步步将弱小者逼进了死胡同。一位汽车企业的老总说,汽车市场如战场,战略战术之外,归根结底拼的是实力。在产品质量、研发能力、资金积累上都显劣势的中小企业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奋力一搏,要么等死。

  长远来看,企业生存的前提是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产销量必须维系一定的量。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相比,中小汽车企业在产品质量、渠道服务上都存在差距,完成市场占位惟一的优势就是低价格。在频繁降价的态势下,市场增量与利润降低变得一致。在盈利与亏损的分切线上,如何掌握这个度,也许企业自身也把握不了。

  资金链是关键

  日前,国内一家知名汽车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记者说:“我们也在亏损,已经开始吃老本。不过我们算了一下,以目前的概率亏下去,我们还能活20年。”2004年,国内亏损的企业增长了15%。车市的无序竞争,要求企业下调价格的能力,远远高于企业本身降低成本的能力。基于生存的需要,汽车企业开始大面积透支能量。这其中,资金链的稳定成为关键。

  汽车是资金密集型汽车,资金链就像生命机体内运输养料的血液,是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2004年,日本三菱汽车出现危机,矛盾的焦点就出现在资金上,最后不得不逼迫股东追加投资来渡过难关。国内的汽车企业大多依靠银行贷款,效益好的时候,银行争着把贷款给企业,但市场不好的时候,银行就紧闭了大门。

  2005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求银行继续紧缩银根。对于弱小的汽车企业来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甚至企业发生危机的致命点很可能就出现在资金上。国内多家汽车企业都是谋划上市,改变企业管理结构的背后,融资的现实需求高于一切。

  从新的产业政策来看,国家力主扶持几家大型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车业整合是一个趋势。今年初,中航集团整合旗下哈飞,并进一步整合昌河汽车的举措就是一个例证。2005年的车业充满变数,中小汽车企业的生存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