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2月2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饮食类图书猛打文化牌
2005年02月20日 00:50:45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张燕舞

  “形而下”的饮食,说
白了是“吃饱肚子”。可在名家学人笔下,美食除了养眼、暖胃、怡情、感怀、“色相诱人”外,还上升到“形而上”的文化之境

  春节前后,饮食文化类图书在市场中十分抢眼。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书籍虽未在图书市场中“大红大紫”,却因其独特魅力保持着“长销”和“慢热”状态。

  听周作人、梁实秋、汪曾祺谈吃

  2月初,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的《知堂谈吃》、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和《五味―――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以全新装帧进入读者视野。责任编辑段春娟说,《知堂谈吃》、《雅舍谈吃》并非首次出版。此次重印把它们做成了“姊妹书”,分别印刷7000册和6000册。《知堂谈吃》1990年曾出版,是出版家钟叔河先生编选的。当时饮食文化书籍的规模还没有像如今这样蔚为大观。梁实秋的《雅舍谈吃》1985年曾在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此次又添新内容,将他散见于刊物中的相关美食的内容全部收录。

  出版家钟叔河先生在《知堂谈吃》序言中说:“鄙人非美食家,从不看《名菜大全》、《××食谱》,却喜欢读会写文章的人偶尔谈吃的文章,盖愚意亦只在从杯匕之间窥见前辈文人的风度和气质,而糟鱼与茵陈酒的味道实在还在其次。”

  据了解,饮食文化选题一直被山东画报出版社看好。2002年至2004年,他们先后出版了《吃的艺术》、《红楼梦饮食谱》、《吃遍天下:神州美食地图》和《好吃》等书籍,其市场销量相当可观。出版社表示,此次重出名家饮食书籍,是因其持久的文字魅力和文化内涵,不过是以“吃”为主线串联起来。“如果纯粹谈吃就是食谱了”。

  另一种饮食文化方面的重头图书,是台湾美食家、杂文家唐鲁孙的“饮食文化系列丛书”。自2004年5月以来,该“丛书”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引进。“丛书”包括《唐鲁孙谈吃》、《大杂烩》、《天下味》、《中国吃》、《酸甜苦辣咸》、《大杂烩》、《什锦拼盘》等,共计11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介绍说,后半生生活在祖国宝岛台湾的唐鲁孙,名满海外华文世界,谢世近20年仍有相当多的读者,大陆读者却知之甚少。唐鲁孙属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祖上曾是清朝的高官。这位“八旗子弟”年纪轻轻就只身出外谋生,见多识广。出身名门世泽,从烹调饮食到棋琴书画,无不精于品味鉴赏。由于家道中衰,尚未及冠就顶门立户,走南闯北,对各地民风民俗了如指掌,其识见之广又远远超出一般贵胄。

  雷颐认为,唐鲁孙的书之所以对广大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因为这些书中相当大的篇幅并非谈吃,而是将故都百态、晚清人物、典章制度、戏剧电影、三教九流,悉数道来。可以说,是清末、民国初年的“文化百宝箱”。哥伦比亚大学王德威教授则把唐鲁孙谈饮食与乡思的靡丽文字称做“北京梦华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刘哲双说,“饮食文化系列丛书”出版以来,一直在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他的书每个单本起印数都不低于两万册,其整体设计非常讲究。

  跟随胡适、张爱玲“精神饮食”

  饮食文化颇有书悄然走红,众多出版社“推波助澜”,有把饮食文化进行到底之势。

  一向以学术文化类图书为主的三联书店在一年多时间内,接连推出8种应时饮食文化书,包括《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川菜杂谈》、《文人饮食谈》等。在《老饕漫笔》里,可以读到民国时期老北京的北海茶座、中山公园藤萝饼;在《肚大能容》的图片里,能看到胡适出入北京饭馆的身影和钱穆在烟雨苏州的游踪;跟随着《品味传奇》,可尝遍张爱玲爱吃的海派西菜、宋美龄用过的上海点心,以及郁达夫家乡的杭帮菜、鲁迅家乡的绍兴菜、白先勇故里的桂林米粉……《川菜杂谈》记述了张大千、李吉力人、谢无量与川菜的渊源,以及四川的民俗风情等。出版家范用精挑细选的《文人饮食谈》,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名家学人几乎悉数呈现―――弥漫于饮食文化书中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而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

  饮食文化书为何令读者和出版社心向往之?三联书店文化生活部主任郑勇说,“形而下”的饮食,说白了不过是“吃饱肚子”,可在学人名家的笔下,各种美食除了养眼、暖胃、怡情、感怀、“色相诱人”外,还上升到“形而上”的文化之境,这和以往的饮食指南和烹饪食谱完全不同。在杯盘碗盏、觥筹交错之外,书籍内容涉及历史、人物、情感、地域,读者可在“精神饮食”的同时,领略广博的文化并享受独特的心理体验。

  批判饮食文化中的糟粕

  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的《吃垮中国》从社会问题切入,对“食文化”以学术视角进行梳理,批判了饮食文化中的糟粕。在这本书中,作者李波把中国古代的“十大名菜”与古代“十大酷刑”作了详尽的对比,令人唏嘘动容。著名美籍历史学家孙隆基在序言中说,中国人的口腹之欲曾酿成民族危机,很多王朝灭亡于此,如夏、商。中国食文化也在盛世时达到巅峰,如康乾盛世和满汉全席即交相辉映。但中国人又迷失于鸦片,这是疯狂到无以复加的病态口欲。“这似乎就是李波所言的‘口腔文化的宿命’”。

  此外,国外一些与饮食相关的书籍也纷纷被引进。如三联书店引进了美国作家安东尼?伯尔顿的《厨室机密:烹饪深处的探险》、《厨师之旅:寻觅世上最完美的饮食》,其文字感觉近于黑幕文学或探险小说。

  《老饕漫笔》的作者赵珩认为:“健康社会,文化多元,生活品位不断攀升。饮食文化书就是追求生活质量的一个形式。”三联书店副总经理汪稼明说,饮食文化书为何走红?因为这类图书在饮食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文化含量。“远比那些食谱要更深刻”;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精致了。因此吃不仅仅是吃,还是文化,并且人们要研究吃背后的文化。这类书文化人喜欢看,准文化人也喜欢看。再者,饮食文化书与人们的怀旧情结和探奇心理有关。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