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2月2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美商务部裁定对我出口棉纸征收112.64%反倾销税
棉纸企业反倾销案又现“内鬼”说
2005年02月21日 01:27:12

通讯员 吴木銮 记者 陈强

  本报福州2月20日电

  日前,美国商务部认为中国“棉纸”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在美国销售,因此决定对所有涉案企业均征收112.64%的反倾销税。

  “消息是2月6日得到的,员工们都很难过,年都没过好。美国商务部初裁时,拟对我们公司征收9.56%的反倾销税。而终裁的税率是初裁的近12倍。”福建铙山纸
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人士无奈地说,“让我们心痛的是多数企业抱有坐享应诉成果的幻想而不应诉,我们孤军奋战。没想到,那些企业不仅消极处事,还有‘内鬼’,导致出现目前所有企业等额受罚的局面。”

  据介绍,“棉纸”是指被裁切为等长的薄纸,宽度等于或大于0.5英寸,每平方米不超过29克,包括卷纸、盒装纸和折叠纸巾。2003年美国棉纸的进口总量为9.04亿平方米,价值2790万美元。我国的棉纸出口量虽然不大,但附加值高,而且前景看好。这次反倾销案始于一年前,美国西曼纸业有限公司等7家造纸公司和美国造纸同业国际工会对棉纸、皱纸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美商务部于去年9月21日裁定初步倾销存在,并于11月30日宣布对我皱纸制品终裁成立。至此,中国企业皱纸出口大门彻底关闭。

  美商务部立案后,发现“棉纸”案较为复杂,即对两种产品分开进行调查。“令人诧异的是,涉及的中国企业应诉的很少,时间就这样白白过去了。”中国造纸协会有关负责人不愿透露有几家企业在本案中应诉,只是强调很少。

  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棉纸产、销量及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之一。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棉纸产量大约为10万吨,而该公司的产量约为3万吨。公司有关人士称,该公司产品6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及港台地区,其中美国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的36%。来自中国造纸协会的消息说,该公司曾很主动地准备应诉,但在业内没有得到多少回应。

  福建省共有4家企业涉案,成为此次棉纸反倾销的“重灾区”。美商务部的正式文件,还特地点名批评了两家福建企业―――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厦门公司、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指责他们没有尽最大努力配合调查。

  对此,福建铙山纸业有关人士解释说,“去年11月美国商务部调查人员来公司了解情况后比较满意,而且公司也按要求填写了各种表格,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内鬼’在捣鬼。我们提供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但‘内鬼’却‘举报’说我们的数据有出入。于是,最终的结局便是在无法辨明真伪的情况下一棍子都打死。”厦门的一家涉案企业称,“我们不可能去当什么‘内鬼’。虽然初裁时我们的税率超过120%,但终裁的结果同样让我们无法进入美国的大门。对公司来说损失也非常大。”

  无独有偶,去年上半年在美国对中国彩电业反倾销终裁时也一度传出“内鬼”说。当时被疑为“内鬼”的是福建厦华公司,理由是厦华初裁税率为31.70%,但终裁税率仅4.35%,为中国同类企业最低。而且在诉讼期间,厦华出口美国的业务不降反升。“个别中国彩电厂家与美国申诉方五河电子达成幕后交易,才致使中国彩电最终失利,个别企业得益”的传闻充斥网络。而对这一怀疑,厦华坚决否认,声称终裁税率降低是由该公司当时的出口状况决定的。

  根据美国法律,商务部终裁后将提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最后终裁。ITC终裁后,7天内将发布征收反倾销税令。若否定裁决,则反倾销调查程序将终止。业内人士认为,否定裁决的可能性非常小。

  有关专家称,反倾销案应诉的意义不仅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企业不应诉就等于不战自降,从此彻底退出市场。如果有‘内鬼’行为,那更是损人不利己。”

  专家分析表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企业出口过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有关。被展开反倾销调查之后,国内企业在应诉组织上又不能将企业个体利益与行业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当面临一个不确定的后果时有些企业就会采取“绝地反击”的办法,保住自己的利益再说。

  此间人士认为,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来说,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对外贸易法律规范。组建相应的行业性组织,使我国企业在出口时避免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同时,对于个别与外商相勾结的“内鬼”,相关行业性组织有权利按照国家相应法律和管理规定对其进行处罚。我国应尽快建立同行业外贸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度、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和奖惩制度,这样可以使我国企业对外出口时能够统一协调,既维护了国家整体利益,也兼顾了企业的个体利益,可望从根本上消灭“内鬼”。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