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3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焦点人物
宋亚平:在广东扛过大包的改革者
2005年03月17日 02:06:12

本报记者 甘丽华

  宋亚平,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从1999年至2003年,时任咸安区委书记的宋亚平掀起了一场政改风暴。他所主导的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及大幅撤并乡镇机构等14项重大改革,一度引起广泛争议。

  2000年4月,宋亚平上任不足一年,就在区内力推“五保合一”,全区所有用人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养老、医
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干部每人每月要扣工资额的5%缴纳保险金。有人称之为“劫富济贫”。

  2001年3月,咸安区187名干部被宋亚平“踢”到了沿海地区,除每月领取150元基本工资外,他们必须通过打工自谋生路。

  宋亚平当时说:“也许有的干部现在会骂我冷酷无情,但将来他们会感激我的。”这种远见和信心源于他自己在广州、深圳等地扛大包、送盒饭的最底层生活体验。1988年,宋亚平辞去省政府的公职,怀揣280元钱,南下广东“淘金”。

  “任何改革都是对利益的再调整,总要伤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宋亚平为了维护改革可谓煞费苦心。在咸安的时候他没有去过一次歌舞厅,去理发都要一两个男人陪着。

  “被改革损害切身利益的人,会通过从你个人身上的弱点和错误来打倒你,从而打倒你所推行的改革。作为改革的领导者,一旦不注意这些生活细节,看似倒下的是你个人,实际上受损的是改革。”

  2003年年末,宋亚平由咸安区委书记调任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据说这种由区委书记直接调至省里的情况在湖北极为“罕见”。咸宁市委书记李明波评价这一举动代表了“上级对咸安改革的一次肯定”,也有人分析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宋亚平的一种“保护”。

  媒体对宋亚平最后一次密集报道,也就在这个时期。面对宋亚平的升迁,媒体更多的是担心咸安改革是否会重蹈“人走政息”的“覆辙”。

  2003年11月4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咸安经验为基础,联合下发17号文件―――《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决定在监利、老河口、安陆、麻城、洪湖、天门等7个地方进行试点。这或多或少平息了人们的担忧。

  新闻背景

  根据有关资料,全国现在财政供养人员和总人口的比例是1∶28。

  虽然这些年的乡镇改革在某些方面有一定效果,但是,如果站在政府体制创新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高度来考察,确实差得太远。乡镇政府正处在变局之中。虽然改革方案推进了一轮又一轮,但是,功能职责远没有到位,内部编制和岗位结构的混乱状况倒是有所加深。与此同时,税费改革正在冲击乡镇政府的运行,民间力量成长正在突破原有乡村治理结构,乡镇干部已经处于惶惑迷茫之中,可以说,乡镇政府面临的变数不断增多。当前的乡镇改革犹如一个人走进了一块沼泽地,前进不易,后退殊难。改革说了很多年,不断有所动作,但是基本运行机制没有变,预期目标没有实现;多数乡镇政府困难重重。问题不会随风而去,变革迟早总要到来,或者是主动地改,或者是被动地改。有的乡镇领导人说,“也许,乡镇改革要成功,我们这一代乡镇干部要牺牲掉。就像国有企业改革一样,那么多工人不也做出了牺牲吗?”仔细琢磨这个话,特别是认真观察乡镇政府的运行危机,旧国有企业的影子依稀可见。怎样走出沼泽,乡镇改革面临艰难选择。

  (摘编自中国社会蓝皮书《2004-2005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