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3月2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靠房地产业作经济“引擎”风险重重
2005年03月25日 03:10:12

郭之纯

  2004年,无论GDP总量,还是经济发展速度,长三角都超越了珠三角。据专家分析,实现这一超越的“引擎”是房地产业。如2004年上半年,浙江省房地产税收为86.82亿元,同比增长75%,成为浙江第一税收来源。在江浙沪三地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不包括相关产业)所占的比例都在30%左右,而广东只占
8%左右。无论从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看,还是从当地税源方面看,毫无疑问,房地产业已经成为长三角超越珠三角的最有力的“引擎”。(《南风窗》)

  由于房地产业占用资金巨大,房地产业的飚升,的确是让GD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捷径”。但是,靠如此方式提升经济,显然类同于饮鸩止渴。

  这是因为,与制造业、旅游业等开放型的产业相比,房地产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一地楼市攀升再高,这些楼房也无法拿到其他地方出售。当然,繁荣的房地产业会吸引一些外来的投资和投机者,会刺激相关产业快速成长,但整体看,所有的楼房“产品”,绝大多数还是要靠本地人消费。因而,就一个城市整体而言,建立在如此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更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除了政府和一些地产商,绝大多数的人们不会从这样的增长中获益。甚至,这样的增长愈甚,人们离“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就越遥远。

  至于房价攀升,会吓跑人才,将使企业因无法承受过高的经营成本而撤离,更是无需重复论述的道理。事实上,这一现象在某些城市已现端倪。如在杭州,房价高已经开始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的外逃,城市已经有了“空心化”的倾向(2004年9月2日《新周刊》)。当然,杭州是个特例,其特有的旅游资源也许可以让杭州支撑下去。但是,对没有这样的特殊资源的城市来说,假如留不住人,留不住企业,便很难想像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道理并不难理解,但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对此种局面产生足够戒备,甚至还有意推波助澜―――3月16日,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有形之手”岂能如此“操盘”》的评论,便抖落了这样一件皇帝新衣: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以亲身经历证明,某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是政府“操盘”的结果。因为卖地越多,政府“手头”越活;价格越高,收益越多。有个城市为了抬高出让土地的价格,特意请人当“托儿”,与外地投标企业竞价。

  在地方政府的如此操纵下,房地产业实际上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房地产商和业主、业主和业主之间的一场豪赌。当然,在这场不知道何时会结束的豪赌中,由于地方政府相当于只拿“抽头”―――无论谁赚谁赔,税收都少不了,因而暂时看来,政府可能是赢家。但正如一些专家早就指出的那样,“高房价正在要挟社会发展!”赢取这样的利益,实在是一种短视行为,靠房地产作“引擎”提升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也积累了风险,相当于把当地经济送上了无法减速的列车、无法降落的飞机,总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