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3月2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为什么是他们 为什么是晋江
2005年03月28日 00:01:43

本报记者 郁进东 周凯 陈强

  晋江青年企业家的迅
速崛起,是他们奋力拼搏的结果。晋江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商业文化,造就了晋江人勇于拼搏、富于冒险的精神和强烈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业意识。

  1980年,晋江诞生了我国第一家合资企业。2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从这一点,或许可以找到晋江和晋江人致富的最源头的征兆。

  在晋江这片创业热土上,活跃着一大批年轻的老板。让我们走近这些创业成功者,去探寻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是晋江。

  敢拼的晋江人

  有一首《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歌曾唱红了全国,它唱的是闽南,但更是晋江精神的写照。

  1969年出生于福建晋江市英林镇的洪忠信,初二没读完就跟随父亲开始生产和销售服装,那时是1984年。他现在是福建劲霸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忠信说,是晋江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晋江人的性格,只有拼搏才有生路。

  洪忠信起初生产的服装,工艺粗糙,样式单一。外面流行什么款式,买回来研究,能模仿的就做,模仿不了的就放弃。仿制出来后随便找一个顺口的英文名贴上就OK了。早期的推销更是简单到用自行车驮着服装,到附近的集镇去吆喝。

  20世纪90年代初,洪忠信成立了英林佳丽服装厂,逐步有了自己的研发人员和自主品牌。此后,又将生产方向转向男装,特别是休闲类茄克,注册成立了“劲霸”男装品牌。

  洪忠信回忆说,改革开放后,父辈们发现了一个赚钱的门道,就是仿造进口的服装、鞋子。英林有一位农民业余裁缝弄来几匹布,依进口服装式样裁了一批裤子,一条裤子就能赚一元多。从那时开始,晋江人压抑多时的商品意识复苏了。大家四处找亲戚、朋友共同投资买设备,建起了一个个家庭工厂。这样,数以千计的家庭作坊式小企业诞生了,数以万计的晋江人开始满中国地跑。

  洪忠信说,晋江人敢拼、爱拼、善拼、智拼。于是,一个个奇迹出现了。不是产棉县,却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和服装生产基地;没有任何皮革原料,却成了驰名中外的鞋都。

  洪忠信已经在世纪之初接了父亲的班。生意做大了,但肯吃苦爱拼搏的精神,一刻都没有丢,一年到头,他只给自己放6天假,大年初一到初六,其余时间全扑在工作上。他说他的目标是,“世界的茄克在中国,中国的茄克在英林,英林的茄克在劲霸”。

  胆大的晋江人

  一到晋江,我们便听到一种形象的说法:外地人做生意,若有10万元资金,一定先留下5万元保底,然后拿出5万元投资。晋江人做生意,若只有5万元资金,一定再借5万一股脑儿地投进去。

  爱奇(福建)鞋塑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春龙的创业故事印证了这一说法。

  1991年,庄春龙17岁弃学办厂。起初开了个汽配厂,生意平淡,很快他下决心改弦易辙生产皮鞋。对于早期的这一转型,庄春龙今天已很释然,但在当时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一是汽配的机器和配件都已备齐,变卖犹如“换股”,将损失惨重;二是当时晋江制鞋的工厂已经是“村村点火,家家冒烟,星星满天”,市场看似相当饱和。庄春龙说:“最怕好汉入错行,好女嫁错郎。”做生意同样如此,他必须与汽配“离婚”。

  于是,凭借变卖资产后凑足的两万元,庄春龙招来8个员工开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皮鞋厂。当时每天能产100双皮鞋。庄春龙四处推销,到了第二个月,竟然有客户跑上门来要货。第三个月,产量达到了每天300双,到第二年产量更是每天达到几千双。就这样,雪球终于越滚越大。现在看,庄春龙说,“这一冒险转型走对了”。然而,更大的冒险还在后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晋江的制鞋业不但闻名全国,在国际上也开始有知名度。3000多家鞋厂云集在陈埭等几个集镇上。来陈埭小镇的客商,除了中国人外,还有不少黄头发高鼻梁的外国人,他们同样冲着晋江新颖便宜的鞋品而来。

  一天,一个外商来到了庄春龙的厂子,瞄上了他的一款新鞋,几经砍价达成了交易,庄春龙偷偷一算每双能净赚6元钱。外商说,他一次要15万双,这差点让庄晕倒。15万双鞋就意味着90万元的纯利!然而,外商的下面一句让庄倒吸一口凉气,除愿付少许订金外,必须先发货后付款。

  商机和风险摆到了庄春龙的面前,做还是不做。庄春龙最后选择了做!他“赌”成功了。那两年,这款鞋给他带来了滚滚利润。最后,那个外商前后总共进了81万双。

  庄春龙敢于冒险并不是蛮干。他说,要说当时一点不担心那是骗人,15万双鞋发出去后,我几夜都没睡好。但关键要善于洞察市场,对对手全面了解,对转瞬即逝的商机要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敏感。

  学历与财富没有必然联系

  晋江青年企业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用泉州宝树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银来的话说,我们这些人“初中毕业的不多,小学毕业的很多”,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企业家们早期的发展。这个现象一直让人称奇。

  谢银来,36岁,小学文化,家中兄弟九个,他排行老八。这样的家境在那个吃饭都紧巴巴的年代,想读完中学很难。小学没毕业的他,只好随父亲进厂跟着干。

  谢银来办的是一家纸箱厂,为晋江成千上万的工厂产品做外包装。开始时只有7个人,工厂设在家里。后来,赚的钱再投进去扩大生产,现在发展成有600多人规模的大厂,新的分厂正在筹建中,地都征好了。

  采访谢银来,记者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辨着听。他笑着说:“我这样的普通话在这里算很好的了。这儿有的老板一个字都不认识,普通话根本不会讲,生意却做得好得很。”谢银来说,做生意要的是胆识和市场眼光,有点文化的人往往想得很多,顾虑很多,下不了决心。而商机就在犹豫之中过去了。

  谢银来当初开办纸箱厂时,有人认为给人家产品外包装做配套,容易受制于人。可谢银来不这样看。他说,生产的社会化分工和晋江企业的大发展,决定了肯定会需要这一行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独到的眼光和对市场的悟性让他占尽先机。如果当时一犹豫,早期良好的发展机遇就丧失了。

  文化不高的谢银来,也坐到北大课堂听起了大学教授开设的企业营销课程。2003年,晋江市政府在北大开设了晋江总裁研修班,谢银来第一批报名参加。

  谢银来说,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文化、缺乏管理水平,会处处感受到制约,再上一个台阶难上加难。参加总裁班的学习,也就是整理一下管理和发展思路,为企业的长足发展积蓄能量。

  知识和文化对企业家的发展到底是利是弊,还真值得人仔细琢磨。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谢银来决心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至于孩子后面的路怎么走,是不是像他们这一代一样接父辈的班,传承自己的家族企业,由孩子自己定。

  诚信的晋江人

  在晋江的数天采访,加之对这些年轻老板的问卷调查,让记者很深地感觉到,这里的企业家非常重视诚信。

  诚信在晋江有着特殊的意义。上个世纪80年代,晋江一些作坊式企业用糖浆冒充药剂,晋江假药案震惊全国;此后又爆出只能穿一个星期的“晋江礼拜鞋”事件。“晋江货”一度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福建舒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维建回忆说:“那时,晋江人闯市场太难了,人家一听说你是晋江来的,二话不说,扭头就走。”但这也让晋江的企业家猛醒,蒙骗可能会得利于一时,要发展经济,把企业做大就必须讲诚信。

  出生于1972年的张维建,14岁小学毕业后就到父亲开办的工厂里打理。1996年开始涉足健身器材,目前其产品市场份额在全国处于前列。他说“舒华”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诚信。在产品质量、安装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公司都尽量做到为用户着想。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消灭在厂房内,在安装和售后上追求没有瑕疵的服务。

  张维建说,在晋江,再没有一个想真正做事的企业家敢无视产品质量。

  张维建的目标是用3年~5年时间打造健身器材行业第一品牌。记者问他,你靠什么实现这一目标。他想了想,说:“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是什么造就了晋江和晋江的老板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晋江青年企业家的迅速崛起,是他们奋力拼搏的结果,也与晋江的“水土”密不可分。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赵蓓教授分析说,晋江地处福建和整个中国的东南沿海,相对于其人口而言,地小且贫瘠。资源的匮乏,锻造了当地人能吃苦、敢拼搏、不安分的性格。从另一个角度说,地理位置又是该地区的最大优势,利于交通与贸易的发展。晋江东濒台湾海峡,地理上天然地与“外面的世界”相融合。改革开放后,港台美观实用而廉价的小商品和信息潮水般涌来。更重要的还有,自宋元起,晋江所属的泉州港就是誉满世界的“东方大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通道使得很多晋江人漂洋过海谋生计。

  团晋江市委副书记陈传芳介绍说,晋江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共有200多万人,至今号称“海内外300万晋江人”。源远流长的对外商贸活动,形成了晋江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商业文化,造就了晋江人勇于拼搏、富于冒险的精神品格和强烈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和创业意识。宝贵的海外资源又使得晋江不但得到了大量的侨资和新潮商品,更重要的是晋江人源源不断地感受到了海外信息、观念的巨大冲击。

  地方政府的开放意识和努力扶持,更是将晋江人的创业冲动全面激发出来。早在1980年,晋江县委、县政府就大胆提出把闲散在各家各户的资金、房屋、劳力集中起来,创办股份制乡镇企业。为此,还以县委的名义颁布《关于加快多种经营和社会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推销提成,允许价格随行就市!

  此后的20多年间,晋江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开放新态势“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发源地;设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博士后工作站;依靠民间捐款自筹资金建成晋江机场,跻身全国149个通航机场的前50位;开办“北京大学晋江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全面提升晋江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素质、决策能力和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说,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改革开放的力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发展的差距,实质是思想观念的差距。要谋求晋江更快发展,仍然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观念创新为前提。“晋江不是发展得太快了,而是发展不够快,晋江有条件发展得更快。”

  这就是晋江,这就是晋江青年企业家迅速做大做强的水和土。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