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4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磨炼意志 铸就无悔青春
―――服务辽西北大学生志愿者追踪调查(上)
2005年04月18日 01:11:24

本报记者 迟洪江

  编者按:

  3月15日~24日,在辽宁省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项目近2年之际,本报记者驱车1500多公里,先后到铁岭、朝阳和阜新地区的5个市县、10个基层受援单位,访问了12名有代表性的志愿者,追踪他们的青春足迹,了解他们的创业经历,探访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多彩情感……今天,本报刊发长篇调
查的上篇,将在下周一(4月25日)刊发调查的下篇,敬请关注。

  生锈是一种氧化,燃烧也是一种氧化,但我宁愿选择后者。

  ―――辽西北计划大学生志愿者 南丁

  从北京领奖回来一个月了,除接受朋友们的祝福外,志愿者叶海光仍然像往常一样的平静。

  去年获得辽宁省杰出大学生志愿者称号的他,今年3月作为服务辽西北的1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的优秀代表,又捧回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的荣誉。

  回来的第二天,叶海光又是凌晨3点钟起床,骑车赶往距家1.5公里外的辽宁省西丰县屠宰场上班。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度过了500多天。

  西丰县是叶海光的家乡,位于北部山区的铁岭市辖区内,是省级贫困县。2003年8月,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的他,在成为一名服务辽西北的志愿者后,被派遣回县畜牧局动物检疫站。他学的专业是动物科学,分配给他的具体工作则是为被屠宰的猪、鸡等动物检疫,每天早上4点到8点都要在充满腥味、满地血水的地方与被屠宰的动物以及销售它们的个体户打交道,基本没有节假日,即使在春节也不例外,大年初三就得上班,因为他要为吃肉的人们把关。上完早班,他立即换下衣服,洗个澡才能去除身上的异味。白天,他还要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的责任还在召唤着他。在县职高,他教了近一年的课,每周12节。

  辽西北计划负责同志说,叶海光可能是众多志愿者中岗位最辛苦的人之一,也是比较坚强的一个。

  记者第一次见到叶海光是在沈阳,那天是3月17日,他刚刚载誉归来。他微笑、平静地对记者讲述他每天给动物检疫、拴牌的事,好像说的不是他自己。2003年12月中旬,负责检验鸡的同事病了,他被调去顶了三个月。地面上的血水在严寒中结成了冰,不到两个月他就得上了痔疮,到现在痔疮还没痊愈。但他没跟领导提出换岗,到代理结束时,带血的裤衩扔了三四条。

  他说,没回来时对吃苦有些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能到这种程度。叶海光自认为是有定力的人,但回来后面对现实情绪有了波动,不知道自己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对不对。父母看着他工作辛苦,也觉得心疼。甚至有些后悔让儿子回来遭罪。

  毕业前实习时,他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了两个多月的销售。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后,公司挽留他,可他还是回来了。他当时觉得自己刚毕业,还不是赚钱的时候,应该趁年轻在一个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能力,提升品格,“吃苦是对品格的磨炼,只要坚持住不退缩,它就成了一种财富,能产生战胜自己的成就感,整个人也会变得更坚强。”

  叶海光认为,报名来辽西北的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但能到艰苦环境里来吃苦就不容易。要让这苦不白受,就要把每一天的事做好,让自己感到充实,有收获,多少年后提起这段生活也不后悔。他说,现在自己请一天假都不好意思。今年3月组织上让他参加了县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讲自己的同时,也被其他党员平凡而又高尚的事迹所感动,促使他坚定了扎根辽西北的信心。他透露,自己在家乡找了个对象,也是志愿者,准备与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共同奋斗。

  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辽西北计划项目办主任钟俊生说,像叶海光这样选择了家乡作为服务地的志愿者,在各受援县占一半左右。从外市或外省来服务的志愿者,到了远离家乡、人生地不熟的贫困山区的农村,要克服的困难会更多。好在这些志愿者是从报名者中优选出来的,党员、学生干部和奖学金获得者占了80%以上。现在看,绝大部分都经受住了农村艰苦环境的考验,在扎实的工作中提高了能力,展现了才华。一年来,首批的近500名志愿者中,有47名在受援地光荣入党,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和优秀的志愿者,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家在沈阳新民市农村的付艳茹是个直爽的东北汉子,他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原来有想法去大西北当志愿者,了解一下落后地区的情况,也锻炼一下能力。辽西北服务的项目启动后,他决定先到这儿看看。他报了国家级贫困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较为偏僻的红帽子乡,在广播站从头做起。他们的职责是做各村的有线电视维护,做通信工程,负责农村电视差转台的有关业务。

  这里地处辽西北的丘陵地带,全乡14个村(合并后为7个),各村之间分散,每个村都相隔10多里地。天气越差,下村的次数越多,雷雨天、大雪天,往往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志愿者是乡里学历最高的人,但小付整天与维修工、农民打成一片,脏活儿累活儿干了无数。不到一年,他的能力和干劲得到了乡里的肯定,去年6月被任命为6个人的广播站站长。为方便工作,小付自己买了辆摩托车。去年冬天着急去工地,结果在路上滑倒,锁骨摔成了骨折。

  在广播站简陋的办公室里,穿戴与当地人无异的小付觉得自己已经融进了这里的生活中,吃住、工作都没有障碍,团县委与乡里领导都经常关照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他说,前些日子已经向领导表态要留下,准备把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在这里充分发挥。他在年初的站内规划中,提出了服务农村种植、养殖业的设想,还要根据农村的实际状况和农民的知识程度,在差转节目中安排适合的科普、商业知识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团县委书记张晶说,有35个乡镇的阜新县是全省最大的县,也是安排志愿者最多的县。县里对来服务的162名志愿者,都给予吃住免费的待遇,尽量营造家的氛围,提供创业的环境,让这些有志青年在两年的服务期内过得更有意义。

  辽宁省杰出志愿者之一的南丁是内蒙古赤峰市长大的蒙古族姑娘,她坦言,到这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走出了4年来的挫折阴影,找到了自信。

  在记者的追问下,她红着眼圈道出了心底痛处:考大学前生了一场病,本来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没考上理想中的名牌大学。到大连民族学院就读后,命运又两次打击了她。2001年她在校入党,留校大有希望,可在大三时,因为生病有一科没及格,各项成绩皆优的她没得到优秀毕业生称号,痛失了留校机会;掌握英、日、蒙古、汉四种语言的她,毕业前申请去一个韩国的大学深造,万事俱备,结果赶上“非典”,学校当年停止了招生。一直是家里乖乖女、学校优秀生的南丁在那一段时间里嘴角起泡,脸上生疖,觉得自己很倒霉,心情不好,开朗大方的她变得沉默寡言。

  但来到农村后,这里人们的生活使她看到了许多比自己还不幸的人。她说,和这里的人比起来,我应该感到知足,对比起来我还算是一个幸运的人,没有理由怨天不公,努力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将来才能做好更大的事。在她干净温馨的寝室里,记者发现了她床边墙上贴的“座右铭”:依靠自己学习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阜新团市委副书记张建华介绍说,全市现有的365个志愿者中,有能力而又安心服务的志愿者不在少数,即便是抱着来看一看、服务期满就走的志愿者,在这个环境里也能得到很多收获。

  阜新彰武县四堡子乡是距县城最远的乡,有60公里的路程。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刘芳去年被派到这里的中心小学。毕业前,她在市里一个化工厂实习了半年。听说有志愿者服务的机会,以前在家娇生惯养的她就想出来见识一下,父母也鼓励女儿出去看看,锻炼一下。没想到,她如愿以偿了。全校2000多学生报名的178人,只选了9名,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她临来前看过大西北的纪录片,做好了心理准备,到了地方发现比想象的要好得多。她非常感谢学校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她们创造好的居住环境,又怕他们寂寞而买了电视,安上了有线。这里缺教师,又把她当“成手儿”,与其他教师一样待遇,每周20节课,每天4节。学化工的刘芳被分配去教自然、思想品德课。她说,刚开始备课笔记、教学计划都不会写,和其他老师学了几次,以后就有了感觉。

  3月中旬,有企业打电话找她回营口去上班,但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留下继续教书。事后征求父母意见,父亲告诉她,既然你想好了,只要不后悔,那就在这好好干吧!她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里,除了不和父母在一起,离家远点,别的都不错。主要的是体会到了被重视的感觉,挺有成就感。

  与刘芳同行的1016名志愿者,是从2000多报名者中筛选的,来自省内外87所高校。去年8月,在他们正式入选后集中培训的开班典礼上,团省委副书记王强代表省辽西北计划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表示了祝贺和问候。他说,辽西北地区因历史和现实因素,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物质生活条件比较落后,自然条件更恶劣一些,但这恰恰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经受艰苦磨炼的机遇,在这种环境里培养起来的意志和品质,必将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实践一定会证明,你们做出了一个正确而无悔的选择,你们的人生一定会因此而与众不同!

  辽宁省委副书记王万宾在培训中与志愿者座谈时,勉励志愿者在二年的辽西北志愿服务过程中,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推动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与全省同步发展结合起来,与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振兴结合起来,丰富实践经验,在实践中锤炼坚强的意志,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应用到辽西北的发展和建设中去,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让青春在奉献中更有意义。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