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4月2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产业聚焦
景德镇陶瓷如何才能跟上市场脚步
2005年04月25日 00:20:50

本报记者 涂超华

  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200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将“中国瓷都”称号授予广东潮州。而老字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却被冷落。一时间,“封都”事件被媒体热炒,与之俱来的是同情、批判、质疑、抗争……一年之后,在景德镇重振瓷都的口号声中,记者再次
来到这里

  “封都”事件的确戳中了景德镇的痛处。近20年来,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有1700年陶瓷生产历史的景德镇,全年陶瓷工业产值仅为20.5亿元,占该市GDP的15%左右,而同年,广东潮州陶瓷业销售额却达到117亿元,淄博陶瓷工业总产值更是高达137亿元。尽管对“封都”事件各方的评价褒贬不一,对瓷都评选以陶瓷工业产值为标准是否合理还没定论,但这一切已经让这座因瓷器而扬名古今中外的城市灰头土脸,黯然无光。

  景德镇陶瓷局副局长钟良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陶瓷的衰退有着各方面的原因。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浓厚的官窑情结,那种不计成本去生产高质量的陶瓷,而不参与市场竞争的“官窑质量”思想,在景德镇根深蒂固。由此产生的对国家完全依赖和夜郎自大的思想,是景德镇陶瓷衰败的根本原因。

  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景德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闭塞,文化、思想的相对落后,也导致了陶瓷生产的滞后。当沿海地区一些民营陶瓷企业已经在引入资本、细分市场、扩大产业规模时,景德镇还沉醉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保障的业绩和幻想中的霸主地位。

  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日用陶瓷上大大落后

  钟良贵认为,导致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衰退,还有一个原因是景德镇整个陶瓷产业的结构不合理。景德镇4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其中很大部分是以作坊的形式存在,而且基本上是生产艺术瓷,日用陶瓷的产量很小。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景德镇投资2000多万元生产了当时在国内独领风骚的“三角牌”建筑用瓷,但由于各种原因停产,以致将这个数以百亿元计的建筑用瓷市场拱手让人。

  另外,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瓷器生产企业大部分是国企。当国有瓷厂步履维艰的时候,政府作出了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将国企化小经营、分兵突围的决定。

  钟良贵分析说,这种做法实属无奈。“景德镇50万城市人口,有8万国有瓷厂的陶瓷工人,以一家三口计算,共有24万人口和国有瓷厂紧密关联。要在这一半的人口中动大手术,那将影响社会的稳定。”那时的做法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有积极意义的,化小了的企业恢复到了原来小作坊的陶瓷生产模式,但导致了现在景德镇日用陶瓷的衰败。“日用瓷生产的门槛很高,需要厂房、资金、设备。分化了的小作坊企业很少能有这样的投入。相对来说,艺术陶瓷限制很少,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和人员”。

  贷款一停十多年,资金成为景德镇发展之痛

  “不缺技术也不缺市场,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资金了。”站在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环顾四面精美的产品,该公司办公室主任余根春很是无奈,“由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公司现在的生产线有50%的设备闲置,5条生产线只开工了两条。”

  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景德镇市为数不多的国有大瓷厂之一。该公司提供的产品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专用,一些产品还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送给外宾,被誉为“现代皇家瓷窑”。而资金问题,已经令该厂伤筋动骨。

  余根春告诉记者,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100%,建厂时向银行贷的款到现在还从没还过。“虽然产品市场很大,但我们还是上不了台阶。很简单,这个月公司生产出的产品,到了下个月要是还没有接到销售款,整个企业的运转就会出现麻烦”。

  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期望能够把企业的潜力挖掘出来,盘活存量。“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符合员工利益,所有合作方式我们都可以尝试”。

  景德镇陶瓷有限公司遇到的问题同样横在所有的景德镇本地企业面前。景德镇陶瓷产业从1995年全面走向困境,95%的瓷厂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全行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56%。以至于从1995年开始,由于景德镇市陶瓷行业还款能力不足,各家银行对景德镇陶瓷行业停止贷款,而且一停就是十多年之久。

  与此同时,瓷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所有国企都面临的体制、机制等各种困扰,一些具有很强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优势也逐步丧失。

  创新能力缺乏,小企业想发展但不知如何着手

  对景德镇的中小陶瓷企业来说,发展壮大是梦想也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5年前,25岁的方新从一家陶瓷企业中出来创业,投资4万元开办了一家陶瓷公司。到了2002年,厂里已经有职工70多人了,年销售总额也达到了将近400万元。最初3年的发展形势很好,但到了2003年以后,整个企业就停滞不前了,每年的销售总额一直还停留在原地。

  “产品老化缺乏创新能力,自己的观念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显现了出来。”方新说,“很想迈过这道槛,以求更好发展,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方新这样的企业在景德镇具有代表性。景德镇工商部门登记的陶瓷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许多中小企业在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之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方新分析了小企业自身的局限:小企业只能作为一个生产商,而不像大型企业一样具有完备的销售网络、产品研发等部门。小企业的产品出来后大都是给中间商,而不能直接接触到终端的消费者,这样,对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反应迟钝。

  为了改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观念,方新特意花了几万元去浙江大学上了一年的“成长型企业总裁研修班”。此前他还投入了一笔数额不少的资金请人设计了一批新产品。新产品从花色、外形、工艺上来说,方新都觉得满意,但却没有市场。“市场不允许我们这样的企业先去慢慢积累然后再进行创新,而我们现有的能力又很难突破这一难题。”方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有很多作坊型的企业只是把生产陶瓷产品作为赖以生存的方式,并没有想法让企业逐渐发展,这也是制约景德镇陶瓷业整体发展的因素。

  从陶瓷老大到大陶瓷

  “瓷都”之争已告一段落,景德镇在反思之后也正努力地寻找自己的位置。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了景德镇强烈的忧患意识,“卧薪尝胆”已经成了很多人使用最多的词语。

  景德镇市日前提出了瓷都复兴的发展战略:以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工业技术陶瓷为主,建筑卫生陶瓷等为辅,形成由多元构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陶瓷工业格局。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同时实施招商引资、规范市场、技术创新和人才工程等措施。

  景德镇计划通过引进外来资本和扶持本地企业的方式保持传统工艺陶瓷优势,拓展陶瓷发展的新领域。一个全新的陶瓷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入园建设的外资企业已经有22家。这22家陶瓷企业投产以后的生产量将是现有景德镇陶瓷生产量的5倍,景德镇陶瓷生产总值也将由现在的20亿元增长到120亿元,出口可达到5亿美元。“景德镇这几个字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品牌优势,而且影响力是世界范围的。”景德镇市瓷都书画院副院长汪洋说,“现在许多从事艺术瓷生产的企业和个人都在纷纷探索将工艺瓷与日用瓷相结合,从而实现新的产业发展。”

  在景德镇,大大小小的7000多座窑全部以气代煤,这是全国惟一只烧气不烧煤的产瓷区,这也为景德镇陶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国惟一的国家级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景德镇还有省市级的研究机构5家,拥有陶瓷研究人员2000多人,占全国陶瓷科研人员的半数以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36名,景德镇就有12名。”汪洋陈述着他对景德镇充满信心的理由。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