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6月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用不折不扣的服务表达忠诚
―――记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木里县邮递员王顺友(下)
2005年06月05日 03:43:01

记者 闵捷

  本报成都6月4日电

  干好本职工作最重要

  1998年,王顺友工作所在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发生两大变化:一是邮电分营,邮政走上独立运营之路,不能再指望来自电信业的补贴;一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始实施,占县财政收入94.97%的采伐及木材加工业“停业”。

  从1998年~2004年,由于本地经济低迷,汇兑业务、商业信函等邮政主收入源萎缩,木里县邮政局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每年亏损在100万元以上,账户上可支配资金常常不够买一副马鞍,职工待遇也难以保障。

  虽处困境,但邮政的普遍服务不能打折。中国是《万国邮政公约》缔约国,公约规定:各成员国应使所有使用者都能享受普遍的邮政服务,即以可负担得起的价格,在领土的每一个角落提供经常、优质的基本邮政业务。

  普遍服务,是中国政府向民众的承诺。这对木里邮政局来说,意味着马班邮路虽然亏损,也要为公众保持服务。

  像王顺友这样的邮递员,每月应得工资是1100多元,但实际上能拿到手的通常只有800元左右。1998年前,木里邮政局送信的马都是公家配备的,1998年后,邮政局已经无力配马,王顺友只能自己掏钱备马。对这种情况,和同事聊天时,王顺友也抱怨过,但他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不减。

  几乎在邮电分营的同时,白碉乡到木里县城的公路全线贯通,乘车只需4小时即可到达。王顺友本来可以改道走公路到白碉乡,既安全又方便,但他依然牵着马翻越雪山,步行两天到白碉乡。有人说:“老王,你真傻哟!”王顺友说:“还有些村子和学校不通公路,我如果走公路,那些托我带信带包裹的老乡就不方便了。”

  收入虽然减少,王顺友在马身上花的钱却一分不少。他说,不把马喂好,马走不动山路,邮件就没法及时送到。邮政局每月给他100元马料钱,他自己每月还要贴几十元进去喂马。他给马吃玉米粒,里面还掺一些茶叶,说这样能让马长力气,有精神。如果赶上家里没玉米了,他会把自己吃的米给马吃。

  就这样,他凭着朴素的信念,苦行僧般的执著,以不折不扣的服务,表达对职业的忠诚。问他为何能保持这种状态,王顺友回答:乡亲们离不开我们。

  王顺友说,不能太看重钱,如果光靠钱,东风牌卡车一样大的金子,也换不来好名声,干好本职工作最重要。

  党员只要走正路,党就会回报他

  木里县邮政局想了不少办法,来支持王顺友这样的忠诚者。

  2004年夏,由于县邮政局当时的收入任务远远没有完成,邮政局长杨平当月只领到200多元工资。按说这种情况,一般职工只会拿得更少,但杨平不忍心让“士气”受打击,借钱给王顺友这样的一线职工发了350元薪水。

  王顺友的妻子体弱多病,县邮政局主动照料。2005年元旦,王顺友正在邮路上,妻子病了,独自一人在家里躺了两天。邻居陈云寿发现后,步行两个半小时赶到县邮政局,向领导反映情况,县邮政局马上派车将王顺友妻子送到县医院治疗。

  关心王顺友的远不止县邮政局领导。邮电分营后,王顺友用的马都是自家的。马老了,跑不动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向局领导汇报了这件事。2000年,局领导为他牵来一匹壮马,对王顺友说:“它就是你的新伙伴了!”后来,王顺友才知道,木里县马班邮路通过《中国邮政报》等媒体报道后,得到了全国邮政职工的关注,国家邮政局的一名领导和北京密云邮政局的一名职工,共同为他捐献了买马的钱。今年1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吴靖平也送给王顺友一匹马。

  王顺友的家原本是几间土坯房,墙壁被屋里的火塘熏得漆黑。王顺友买了些白灰想粉刷一下,但他每月也就在家两三天,一直没顾得上。今年年初,凉山州委和州邮政局等单位知道后,专门派人把他家粉刷一新,还指导他新买了一批牲畜。现在,王顺友家院子里马嘶羊叫,小猪们直哼哼,平添许多生机。

  对此,王顺友道出自己的感受:“一个党员只要好好走正路,党就会好好回报他。”

  记者问王顺友:今后最想做什么事?王顺友说:“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学开汽车,开着汽车去送信多好啊。”说这话时,王顺友脸上绽放出笑容,眼睛像孩子一样闪亮。

  这仅仅是个梦吗?木里县委宣传部长呷茸翁丁说:“木里修路需要投资很大,但木里人有决心在今年修通所有的通乡公路。木里需要马班邮路精神,但我们要加紧改变马班邮路的艰难状况。”

  凉山州邮政局副局长许波表示:“马班邮路终将被汽车邮路取代,目前我们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开通了自办、委办汽车邮路,尽管成本大幅提高,但这是改善山乡群众通邮条件、改善乡村邮递员工作条件的一个方向。”

  “翻一坡来又一坡,眼泪汪汪肚里流。不是人民需要我,哪个喜欢天天走……今年老王40岁,牵着马儿翻山坡。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

  在连绵起伏的大山中,王顺友唱着自编的山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牵着马又出发了。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