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6月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高三学生杀母的背后
2005年06月07日 02:14:19

记者 万兴亚 刘芳

  综合本报北京、西宁6月6日电

  明天,全国将有867万人走进考场,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绝大多数的考生满怀憧憬,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和家人的理想和愿望。但是,也有人不希望参加高考,家在青海省西宁市某中学高三的秦某(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名。不过,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最后居然是以杀死母亲这
种极端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

  斯文的学生向母亲下了毒手

  本报记者走访了秦某就读的学校。该校高三学生早在两周前就离校回家复习了,记者找到几个认识秦某的学生和老师,得知秦某平时学习还是挺用功的,但到后期不知为什么产生了厌学情绪,一度不想参加高考。平时老师对他的印象很不错,戴个眼镜,彬彬有礼,斯斯文文。同学们则说,他比较合群,爱打篮球,有个女生还说他就像现在红极一时的某个偶像的翻版。发生了这样的事,大家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是他呢?他是个发起脾气来像猫一样的男生啊!”同学们甚至认为是搞错了。

  孩子的压力为什么这么大?

  “这是一种压力宣泄的最极端的表现。”“知心姐姐”卢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孩子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他们几乎只有惟一的一条成功途径,就是考大学。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考大学,但做父母的几乎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和接受这一点。当父母的这种压力无限累积到一定极限后,惨剧也就不可避免了。

  记者注意到,近些年来,类似秦家这样的惨剧发生了不少。

  2001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因母亲给自己的压力太大,用榔头将母亲杀害,最后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

  1999年10月,武汉未满14岁的宝儿(化名)因父亲催促其上学,对着父亲头部连续砍了5斧头,此时父亲正在为他做早饭。

  卢勤说,这些惨剧的背后都能找到目前中国“问题”家庭教育的影子。所谓“问题”家庭教育,也就是存在“问题”或“不正确”的家庭教育。

  卢勤在徐力杀死母亲后,曾经多次去看望他。经过交流,徐力告诉卢勤,他在家里没有一点秘密,他写的日记放在桌子里,妈妈可以随便翻看,看着不顺眼就打骂他。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他和同学去溜冰了,他妈妈知道以后把他狠狠打了一顿,笤帚都打断了,以后他再也不写日记了。妈妈对他的希望就是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妈妈总是拿他的成绩跟别的孩子比较,说你怎么那么笨呢,别人能考前三名你怎么考不到,你是猪脑子啊。他说当时妈妈那种指责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走出看守所的时候,卢勤内心特别不平静,她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爱和恨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正是过高的期望扭曲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扭曲了一个孩子善良的心,使他走向了极端。

  现在家庭教育最突出的矛盾是家长对孩子普遍存在过高的期望,最终带来孩子的无望。

  卢勤说,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干,给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将孩子其他的所有要求和需要一概打入“另类”予以封杀,结果是事与愿违。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说:“秦某的极端举动是母亲长时间过激刺激的结果。”他揣测,在秦某的家庭关系中,父亲的角色没有很好的“归位”,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造成母子之间关系的长时间紧张。如果秦某父亲能及时地疏导两人的情绪,悲剧也许就能避免。

  缺少生命教育的现代教育

  卢勤还谈到,从众多的家庭悲剧中,我们还看到在现代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她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很少告诉孩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记者注意到,有一个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作何反应,有45%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因为他们的父母从上幼儿园起就没有讲过所有的生命只有一次。

  中国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皮艺军在接受采访时说:“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的基本判断。”

  宗春山分析认为:“现在的一些孩子往往感到很大的压力,受到挫折的时候,有很强的攻击倾向。这种倾向包含着对他人情感、利益甚至生命的漠视,这种自我中心的人要以某种手段实现他的想法,这种手段就是暴力。”

  宗春山认为,学校、家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和心理上获得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