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6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有话就说
中国民营企业造车生不逢时
2005年06月09日 00:10:38

 

  近些年来中国民营企业造车新闻不断,尽管不断有人发出豪言壮语,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除吉利等少数几家成了一点儿气候,总体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今年初波导和奥克斯宣布“退出汽车行业”,再次把民营企业造车推向舆论前沿。其实奥克斯入行不过两年多时间,虽然声称要投入80亿元造车
,但实际投入仅仅是个零头,而波导的发言人则称,“还没有投入一分钱”,连造车的滋味都没有咂摸到,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企业“退市”。

  那么,中国造车的民营企业为何如此“命短”?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大型汽车公司,大众除外,都是由家族企业形成的,很多都有上百年历史。奔驰、福特、标致、雷诺、菲亚特、欧宝、斯科达等都是百年老店,通用也是由凯迪拉克、别克等一批家族企业合并而成的,也有上百年历史。日本、韩国的汽车企业,历史虽然没有那么长,但无一不是家族企业,丰田、本田、日产、铃木、五十铃、现代,尽皆如此。

  新中国建立后基本消灭了私营企业,今天的民营企业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提速时,中国的民营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普遍偏小,更不具备生产汽车的技术,与汽车工业“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方针格格不入,无法进入汽车行业,一般都是选择技术含量较低、资本投入较少的纺织、家电、摩托车等产业。汽车的“准入制”,是管理部门为防止“散乱差”,严禁所有行外企业进入汽车生产领域,并不是特别针对民营企业的。

  中国民营企业进入汽车领域,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一批民营企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的还成为行业的龙头,原来所从事的产业市场已经饱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做了多种探索后,看到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丰厚的利润回报,才选择了汽车。

  近年来,政府部门放宽了行政管制,但市场的门槛却越来越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汽车市场总体供不应求,不仅价高利厚,消费者对汽车质量几乎没有要求,更谈不上什么品牌的概念,在安全、环保方面国家也没有技术标准。“装上四个轮子就能卖钱”,是当时汽车市场最形象的写照。所以一大批地方和军工企业,既没有图纸,也没有像样的设备,仅靠测绘描样,就生产出了汽车。

  一家微型车企业老总告诉笔者,当年他们开发第一辆汽车,是通过技贸合作,得到一款国外微型车的部分资料,很多部件便“照葫芦画瓢”,尺寸靠量样车计算,全厂技术人员一齐上阵,不断试验,不断改进。产品开始推向市场,有很多毛病,但用户都能容忍。但那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培养了一批人,现在各种规定都出台了,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谁还敢冒这种险?

  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单到复杂,造汽车也是由低档到高档,由粗糙到精细,第一辆奔驰车、福特的T型车和大众甲壳虫,简陋得还不如我们今天的农用车!但是,现在我们还有这样的历史机遇吗?

  上世纪90年代,全国只有所谓“三大三小”6家轿车生产企业,最早的上海大众起步只有3万辆规模,全国轿车产量总共不过二三十万辆。而现在全国轿车生产企业多达32家,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都是五六十万辆的规模,现有生产能力已经有30%的富余,还有更多的30万辆、50万辆在建设与规划中。过去我们所极力追求而总是达不到的15万辆“经济规模”,今天已显得“小家子气”了。市场的规模化已经形成,想进入这样的市场,该从什么台阶起步?去年公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新建汽车生产企业投资不低于20亿元,似乎是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即便达到这个标准,政府放行,你就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吗?

  由于产能过剩,国内的市场竞争达到了白热化,价格战打得难解难分,产品战更是高潮迭起。最近10年中,合资企业的产品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多半,新车上市频率越来越快,去年竟然达60余款。汽车生产企业利润连续大幅度下降,保本已经不易,赚钱更谈何容易。民营企业的“成本价格优势”,空间越来越狭小,连价格杀手吉利都在喊受不了,其他企业又何能堪?

  民营企业造车,不约而同都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无论按照国家规定,还是让跨国公司选择,由于缺乏造车的历史和相应资源,民营企业一般很难有合资机会。而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在现实条件下难度越来越大。现在,全世界的汽车公司都进到了中国,个个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国内市场完全国际化了,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就是与合资企业背后的跨国公司竞争。过去五六十年代日韩走过的模仿道路,在今天新的全球竞争态势下,跨国公司是再也不会允许其他人走下去了。中国民营企业造车生不逢时。

  (查阅程远更多文章,请浏览auto.sina.com.cn或auto.sohu.com的“程远专栏”。)

  程远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