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6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调查
发改委推迟出台药品降价方案
什么“药”能治药价虚高
2005年06月10日 02:20:52

记者 何磊

  本报北京6月9日电

  最近,有关老百姓看病吃药的两则消息,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一个是国家发改委近期将出台历史上最大幅度的药品降价方案。另一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称,卫生部已经基本决定,要取消医院的药品加价。

  经过本报记者证实的前一个消息说,发改委此次降低药价的目的,是尽量挤压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的中间环节造成的虚高价格,既保障医药企业的合理利润,又让老百姓从降价中获得更多实惠。因此,与以往历次药品降价不同,这次降低的价格是患者从医院拿到的终端药价,而不是制药企业的药品出厂价。

  然而,此次降低药价的初步方案一经提出,立即遭到医药行业和企业的反对,并出现了一个24家医药协会联名上书国务院,希望发改委手下留情的事件。

  韩启德副委员长透露的那个即将出台的政策,同样引起反弹。这一次跳起来的是医院。“药品收入这一块怎么补?”这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提问。他说,如果医院失去了药品加成这一块的收入,国家就得想办法增加对医院的补偿,或者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费。

  发改委方案的降价幅度有多大

  据了解,发改委的降价方案早在4月底就开始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中国化学制药协会秘书长周燕说,“五一”过后,恰逢一个医药行业的联谊会,各大协会在讨论后形成了一个针对此次降价的意见书,并报送国务院、发改委等部门。这就是所谓的“24协会上书”。

  周燕秘书长说,24家协会的主要意见有两条:一、原定方案的降幅太大,企业不能承受;二、仿制品和已经过了专利期的产品应该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不能差距太大。

  此前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对媒体说,本次降价将涉及16种抗生素和6种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降幅平均高达60%以上,其中个别品种的降幅将达到93%。如果该降价方案被通过,将是历次药品降价中幅度最高的一次。

  记者了解到,朱长浩曾参加了发改委的征求意见会。因此,他所说的降价细节并非没有根据。然而,国家发改委此后对媒体否认了“社会上关于降价品种和降价幅度的传闻”,并称降价所涉及的具体品种和幅度仍在酝酿中。此外,据可靠消息,按照发改委原来的安排,这个降价方案在5月底公布,6月正式实施。

  有专家认为,面对医药企业如此强烈的意见,发改委正在对原方案进行修改,最终出台的降价幅度肯定要低于60%。专家甚至猜测,最终的调价幅度大概不会超过30%。

  发改委未必会在医药企业的反对声中止步,但它不会不顾及这些企业的存亡与发展。在“24协会上书”中,描述了制药企业的“弱势”。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显示,我国现有的近7000家制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研发能力低,大多靠仿制药品来压缩成本。连国内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哈药、华北制药、新华制药等,在2004年盈利均出现下滑。

  企业的反对,加上一些专家对于“什么才是药价虚高的治本之策”的探讨,让发改委降低药价的步伐明显慢了下来。有媒体报道称,6月2日在宜昌召开的物价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称将推迟出台此次的降价计划。

  如此降价难以治本

  许多老百姓为即将实施的降价举措叫好,但业内人士却显得不是很乐观。

  “发改委多次下调抗生素价格,以及正在推行中的药品招标采购政策,目的都是要缩小药品利润空间,但最终结果怎样?”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常幸认为,老百姓根本没感受到降价的好处。“其实更多的利润藏在谁也说不清、看不见的黑洞里。”常幸说,生产企业利润一般在7%左右,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利润不到1%。他认为,发改委如此降价不是治本之策。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最近的一份报告认为,药价高“其实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是历史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出现问题的叠加”。报告中说,20多年来,我国人均收入提高了十几倍,而药品价格却上涨了100倍,有的甚至上涨了200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被这份报告列为导致药价高的4个原因中的第一个。

  报告认为,追逐药品销售利润的制度安排和利益机制尚未打破。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分”,即医药不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分和管办不分。

  所谓医药不分,即中国没有实行医药分业管理,医疗机构垄断着药品分销的终端市场,加上医疗补偿机制改革滞后,“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药品销售成为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报告称,在近几年医院的总收入中,药费收入占60%左右,少数中小医院高达70%至80%。药品毛利用于弥补医疗亏损的比重1991年占51.3%,2000年上升到68.9%。患者看病费用越来越高,看得起病的患者越来越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吉善提供的一组数据称,目前人民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三块:药品、挂号诊疗费、设备检查费。去年,人民医院毛收入8亿元,其中药品收入占42%,约3.3亿元。而北京地坛医院去年的收入中,药品收入占到61%。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我们正陷入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一个制药企业的负责人这样评价发改委的降价办法。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这份报告也对政府管理药价的方式提出“质疑”。报告说,国家先后十几次降低药品价格,并把国家定价的药品从2001年以前的103种扩大到目前的1000多种,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

  首先,政府定价药品的品种覆盖面仍比较小。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有十几万种,加上药品具有可替代性,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的药品,占所有药品的90%以上,这些药品的价格高低,取决于企业意愿,政府管不了其虚高定价。

  其次,政府现行定价方法存在较大问题:定价依据难以测定,政府也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成本。报告称,政府定价部门对生产企业虚列成本、多计费用缺少有效的审查和监管手段,处于成本价格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地位,经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审定的价格或制定的最高限价,常常大大高于市场成交价,留下了过大的价格空间。

  同时,采取顺加作价的定价原则拉长了流通链条。政府定价主要采取社会平均成本加成和“高进高出、低进低出”的政策,使每个流通环节都可以据此加价,刺激了医院和各个流通环节加价销售药品,特别是销售高价药的热情。

  另外,对进口药、合资药、国产新药的审批与药品合理定价脱节。进口药、合资药、国产新药的市场准入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价格审批权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品审批与药品定价之间缺少沟通和协调,使不少药品定价存在很大盲目性。

  比如,国产药只要被批准为新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会按照新药定价,目前我国每年开发新药800多项,能申请专利的仅为20项左右,市场上很多“新药”,大部分是原有品种过了保护期的仿制药,或更换剂型、包装的“变脸”药品,重新定价后价格立即飙升。一种感冒药针剂,核心成分是青霉素,每支成本不过0.6元,厂家添加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便成了“新药”,一支的价格涨到150元。

  “发改委的降价如果能与卫生部的改革配套进行,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医院管理研究所一位专家这么说,由于医药的双重属性(既是商品也是公共服务产品),所以大多数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都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过他认为,现在发改委的降价办法估计至少能治治医生拿回扣的问题,而真正解决药价虚高,估计至少还需要两三年。

  记者从卫生部所属的医院管理研究所获悉,多年难产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已基本成形,可能在今年进行试点。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