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6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共和国历史风云中的陈云
2005年06月12日 02:24:33

 

  6月13日,是一代伟人陈云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他在70多年的革命生
涯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日前,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经中共中央批准撰写的反映陈云生平、思想和业绩的权威性传记―――《陈云传》。该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金冲及、陈群任主编,曹应旺任副主编。经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部门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同意,本版节选了其中几个反映新中国成立后陈云的事迹、思想和业绩的片段,以飨读者。

  1

  “我把高岗和我讲的话向党说出来,高岗可能觉得我不够朋友。但我讲出来,是党的原则,不讲出来,是哥老会的原则。”

  陈云同高岗在东北共事多年。高岗调到北京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后,主持编制五年计划,陈云不仅在工作上注意配合,而且对高岗一直是谦让和尊重的。

  但是,当他发现高岗有分裂党、妄图当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阴谋后,便义无反顾地加以揭露。陈云说:“我把高岗和我讲的话向党说出来,高岗可能觉得我不够朋友。但我讲出来,是党的原则,不讲出来,是哥老会的原则。”党的原则是立党之经、护党之法。党的原则是严肃的和不可违背的。党员中间也有朋友之间的情与义,但其情其义都应服从于党的原则。如果只讲个人之间的情义,而不顾甚至违背党的原则与党的利益,对明明是错误的东西也不去揭露和批评,明明是真理性的东西也不敢去追求和坚持,那么党内就会分不清是非,就会失去统一团结的正确基础,党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先进的组织,而会变成“哥老会”一类的江湖帮派。所以,陈云在这里不仅讲清了对高岗错误所应抱有的态度,而且也讲清了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党内发生的矛盾和错误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道理。

  1953年12月中旬,毛泽东决定派陈云沿着高岗南下的路线,代表中央向高岗游说过的干部打招呼,要求他们不要上高岗的当。毛泽东还特地嘱咐陈云转告在杭州休养的林彪:“林彪如果不改变意见,我与他分离,等他改了再与他联合。”12月19日,陈云离开北京。他先后在上海、杭州、广州、武汉等地向有关负责人通报高岗用阴谋手段反对刘少奇、分裂党的问题。在杭州,陈云向林彪转达了毛泽东嘱咐的话,并把高岗如何利用四野旗帜、如何在全国财经会议上煽动各大区负责人、如何到处活动等问题告诉了林彪。林彪答复说:“对这件事主席和你(指陈云)比我了解,我同意。”林彪又问陈云:“想不想当党的副主席?”陈云说:“我不配,不要当。”林彪说:“那末除刘少奇外不要再提别人了。”林彪还说:“高岗可能自杀。”陈云立刻回上海把他同林彪谈话的情况报告毛泽东。毛泽东问陈云:“难道副主席只要刘少奇一个?不要恩来?”陈云说:“我当时理解林彪说除刘少奇以外不要再提别人的意思,是林彪自己不想当副主席。”1954年1月9日,陈云由武汉返回北京。

  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根据毛泽东建议起草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不点名地批判了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陈云在会上发言。他说:“保障党的团结,防止党的分裂,其责任主要是在高级领导人员。”“出大乱子出在什么地方呢?就在这几百个人里面,首先是在座诸公,穿黄衣服的,穿黑衣服的,党头、政头、军头这几百个人。如果出了野心人物,能否迅速地把他揭露,不闹成大乱子呢?那也决定于这几百个人。只要这几百个人头脑十分清醒,革命胜利就会有保证。”陈云希望高岗、饶漱石能够彻底改正错误,他担心“水牛转弯不大容易”。

  2

  在西楼会议上,陈云毫不含糊地指出:“目前的处境是困难的。”

  七千人大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大跃进”以来所犯的错误,中央领导人带头检讨、承担责任,创造了良好的民主气氛,为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奠定了基础。

  七千人大会后,中央于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讨论1962年国家预算和经济形势问题。23日,陈云经过反复考虑,就当时的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办法作了长篇讲话。他直率地毫不含糊地指出:“目前的处境是困难的。”他认为困难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农业在近几年有很大的减产;已经摆开的基本建设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性,同现在的工农业生产水平不相适应;钞票发得太多,导致通货膨胀;城市的钞票大量向乡村转移,一部分农民手里的钞票很多,投机倒把在发展;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他提出克服困难的6条重要措施:一是把1963年至1972年的10年经济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恢复,后一阶段发展。二是减少城市人口,“精兵简政”。三是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四是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五是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六是计划机关的主要注意力,应该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来,并且要在国家计划里得到体现。

  陈云的讲话在中央领导层内引起很大震动。薄一波回忆说:“在陈云同志发言时,大家还三言两语地插话,为他的讲话内容作补充。少奇同志在插话和会议的结论中,讲了一些极为深刻的话。他说,‘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对困难情况透底不够,有问题不愿揭,怕说漆黑一团!还它个本来面目,怕什么?说漆黑一团,可以让人悲观,也可以激发人们向困难作斗争的勇气!’‘现在处于恢复时期,但与1949年后的3年情况不一样,是个不正常的时期,带有非常时期的性质,不能用平常的方法,要用非常的办法,把调整经济的措施贯彻下去。’少奇同志还建议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请陈云同志再展开讲一讲,统一大家认识,并征求意见。陈云同志接受了这个意见,并建议国务院会议扩大到各部委党组成员参加,由李富春、李先念和他共同传达西楼会议精神。”

  2月26日,国务院召开有各部委党组成员参加的会议,李富春作《关于工业情况和建设速度问题》的报告,李先念作《当前财政、信贷、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措施》的报告,陈云作《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报告。这三个报告进一步阐述七千人大会和西楼会议的精神,把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彻底摆开,提出了很有力的措施。据薄一波说:“特别是陈云同志的报告,丰富了他在西楼会议讲话的内容,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统一高级干部的思想认识起了更大的作用,受到了与会同志的热烈赞扬。”

  后来到90年代,陈云谈起30年前的这次调整工作时说:

  “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主要抓了两件事:一件是动员城市两千万人下乡;另一件是通过炒肉片、高价糖果等,回笼货币六十亿元。那时粮食很紧张,解决的办法有四条:(一)调整农村政策;(二)工业支援农业;(三)进口粮食;(四)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经过反复比较,认为这四条中,第一条是根本的,第二、第三条有时间和数量的限制,第四条是非采取不可的。一九六二年货币流通量达到一百三十亿元,而社会必需流通量只要七十亿元,另外六十亿元怎么办?就是搞了几种高价商品,一下子收回六十亿元,市场物价就稳定了。”

  3

  粉碎“四人帮”12天后,陈云提出当前工作的六点意见

  粉碎“四人帮”的时候,陈云仍住在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71号。他虽然还没有恢复重要的领导职务,但仍以一个老革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密切关注着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形势,为党和国家今后的工作思考着良策。

  1976年10月16日,仍在中共中央第一线工作、与陈云有着深厚战友情谊的李先念,打电话征询陈云对粉碎“四人帮”后各项工作的意见。陈云谈了他所考虑的一些问题。李先念听后认为切中要害,恳切希望陈云把这些意见写成书面材料交给他。18日,陈云将意见写成文字,在同王震、姚依林商量后送给李先念。送出前,陈云给李先念写了一张便条:

  “十月十六日你在电话中要我把我向你提的意见写给你,现已写出,并与王震、姚依林同志一起议过,他们也同意。特遵命送上,供你参考。妥否,请酌。”

  在这份意见中,陈云说:“政治局对‘四人帮’采取断然措施,处理稳妥,进展顺利,我认为很好很好。”

  接着,陈云从巩固和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大好形势出发,谈了他对当前工作的六点意见:

  “一、要把反‘四人帮’的文件写好。着重说明为什么必须在十月六日采取行动。因为:八亿人民中多数还不知道他们阴谋的内幕,七亿农民是在农村和穷乡僻野。因为‘四人帮’中有一位是主席的夫人。着重说明为什么必须在主席逝世四个星期就采取措施。

  “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三、支持各省市委工作。使党的这个重要环节能坚强地工作。包括上海在内,让他们自己与‘四人帮’划清界限,好好工作。

  “四、在外地的政治局委员要经常到北京参加政治局会议和工作,要成为制度。

  “五、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召开三中全会。

  “六、恢复党的好作风。因为毛主席倡导的许多党的好作风被‘四人帮’破坏干扰了。”

  这份意见里还谈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防止这次运动扩大化。对还在闹派性的人,号召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上班工作,团结起来,共同革命;对他们的办法,只能是教育,一切也都为了教育;要防止又翻烧饼。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是老中青,只是不要聂元梓、蒯大富式人物。中央和省市领导同志不要提‘四人帮’中个人私生活的丑事,而要批判他们的反动路线和政治上的大事,这样做对党有利。要再查一查今年四月天安门事件的真相;当时绝大多数人是为悼念总理,尤其担心接班人是谁?混在人群中的坏人是极少数;‘四人帮’对这件事有没有诡计?”

  这时,党和国家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陈云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第12天就提出的这些重要意见,确实是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陈云看来,粉碎“四人帮”后,无疑要使国民经济尽快恢复和发展,但是,要使党和国家真正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首先必须拨乱反正,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纠正冤假错案,否则不可能把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切就无从谈起。因此,陈云重申:必须为1976年4月的天安门事件平反,必须尽早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使他重新回到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岗位上来。而这两件事都是毛泽东定的,提出“两个凡是”,这两件事就不能改变。

  4

  15字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1990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即将来临。这天上午,李泽民等浙江省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以及在杭州的中顾委委员铁瑛、李丰平,来到陈云住处―――西子宾馆2号楼,向陈云拜年。陈云很高兴,同大家合影后,作了长时间的交谈。

  谈话一开始,陈云拿出事先写好的15字条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送给李泽民。他对李泽民说:“这15个字我是不轻易送人的。”李泽民说:“陈云同志的这15个字,不光是送给我的,也是送给我们省委全体常委的。这是陈云同志对我们的期望。”接着,陈云对这15个字作了详细解释。他说:

  “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解释完后,陈云又对这15个字作了概括,说:“这15个字,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链接

  《陈云晚年岁月》

  杨明伟著 人民出版社 2005年6月出版

  本书是在陈云诞辰百年之际,首次推出的关于陈云同志晚年生平及思想的权威性专著,由中央文献研究室资深人员撰写,人民出版社独家出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读性强。

  《陈云之路》

  叶永烈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年1月出版

  根据叶永烈自述,1995年陈云同志逝世时,他受香港某出版社之邀在1995年4月12日到4月27日完成了25万字的《陈云全传》。为了弥补《陈云全传》仓促成书的缺憾,他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写成了40多万字的《陈云之路》”。经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研究组的认真审改,对史实进行了详细的核对和校正,《陈云之路》一书在2000年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陈云年谱(1905―199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该书历经十载而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总计127万余字,具有大型编年体史学著作的性质。这部书的出版,填补了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中的一个空白,不仅推进了陈云研究,而且对深入研究党史、国史也有帮助;同时,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提供了一部重要参考书。

  《向陈云同志学习做经济工作》

  邓力群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1年3月出版

  这本内部发行的120页的小册子由七篇文章组成,邓力群认为,“陈云同志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者”。在书中,陈云主张,“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在安排好生产的基础上安排基本建设”,“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共和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

  孙业礼、熊亮华编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6月出版

  该书介绍了陈云同志在共和国经济建设几个关键时期的实践。

  《开国财头陈云》

  曹应旺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出版

  《开国财头陈云》分四个部分,着力叙述陈云同志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卓越贡献,介绍了陈云有代表性的著名经济观点,展示了他缜密的理论素养及其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光芒,并集中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对陈云的高度评价。

  《陈云》

  大卫?M?贝奇曼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5月出版

  西方人写的一部陈云传记,反映了西方人眼中的陈云。

  《红色掌柜陈云》

  熊亮华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出版

  这是一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组研究人员撰写的关于中共重要领导人陈云财经生涯的通俗性史传作品。陈云同志曾经说:我们是“掌柜”态度呢,还是出纳态度?每一个同志、局长、科长、科员,都要有“掌柜”态度、当家的态度,应该把责任心提高到这个程度。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