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6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吴朱红:我们不能只有莎士比亚
2005年06月12日 02:24:35

本报记者 桂杰

  收录了青年戏剧翻译家、戏剧编导吴朱红在最近5年当中引进、翻译的外国新剧本的《西方现代戏剧译作―――吴朱红外国新剧译作集》,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从《安妮日记》到《纪念碑》,几年来,吴朱红翻译和引进的作品在话剧舞台“命中率”极高,几乎每一次出手都会引发戏剧界的一场思想风暴。
其中《纪念碑》是由吴朱红发现、引进、翻译并成为第一部在中国演出的加拿大话剧,自2000年首演至今,先后被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岛市话剧院、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等剧院数次上演,已经成为国内戏剧舞台上的一部西方戏剧新经典。

  而近些年,隐藏在《纪念碑》背后的则是国内舞台对于现代西方经典戏剧引进的缺乏。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演的外国剧目很多,比如《哗变》、《推销员之死》、《等待戈多》等,其实这些已经是国外五六十年代的作品,进入90年代引进剧目更是少得可怜。

  吴朱红说:“在国内的话剧舞台上,好剧本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很希望能更多地介绍一些新戏给观众。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有权也应该看到新鲜的东西。经典固然好,但数量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只有莎士比亚。尽可能把国外的新剧本介绍过来,让观众了解同一时刻世界戏剧发展到何种状态,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与原动力。”

  与大学时候搞校园戏剧并出演女主角的风光和过瘾不同,在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工作以后,吴朱红更多的是从事外国戏剧的翻译和引进工作。“别人总是说我眼毒,我想这和我对戏剧的痴迷热爱,以及不断参加的很多戏剧活动很有关系。”吴朱红说:“对于剧目,我喜欢越新越好,包括时间的新、风格题材的新等等。另外,目前戏剧演出数量增多,对于好剧本也有更多需要,发现、提供好剧本对繁荣戏剧很重要。”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