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6月1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不同观点
市场化是解决看病难的必由之路
2005年06月15日 01:30:09

万军

  作为一个一直很关注看病难的人,看了郭松民先生的《市场化解决不了看病难》(6月10日《中国青年报》)一文,不得不说两句。

  现在主张医疗改革市场化,在社会上的担心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市场化以后取消了对医院的控制,药价会不会更高?看病会不会更贵?二是认为市场化改革后,如取消药品加价15%等优
惠和补贴,医院可否承受得了?会不会将原来这些补贴转嫁到患者身上?对这两个问题笔者是这样看的。

  首先,市场化并不是完全取消国家对医疗行业的管理,起码在药品最高限价上应该维持现有的水平。这就是说市场化以后,药品价格不会明显上升。这是因为,现在药价高,看病贵已经是一个事实,而且已怨声载道,任何一个市场只要违背了社会的公共利益,政府的干预就是必须的。况且现在的药价也几近老百姓能承受的极限,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平均翻了十倍,这不是暴利是什么?所以即使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国家制定最高药品限价也是合理合法的。

  其次,市场化以后,国家取消医院药品加价及其他优惠政策,医院也并不是不能承受。举个例子。依据现在的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平均涨价10倍(5月26日《广州日报》),那么厂价10元的药品到了患者手中就变成了100元,医院在零售价的基础上加价15%为13元,倒推零售价为87元,假设药品的批零差价也为15%为13元,即医院除了药品加价外还有一个正常的批零差价。这样药品从厂家到医院的价格便为:100-13-13=74元。显然这74元到出厂价10元之间还有64元的潜在利润可挖,那么这64元在现在的医疗体制下都到哪里去了呢?应该说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垄断特权下的灰色收入。

  这64元国家管理部门挖不出来,公有医院挖不出来(领导不愿挖),但企业家可以把它挖出来。这就是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区别。也就是说国家虽然取消了13元的药品加价,但企业化的医院却可以在流通环节中挖出26元、39元甚至更多。因此并不是医院能不能承受,而是有没有破坏流通环节中腐败机制的问题,市场化就是这样一个机制。

  最后,我们无论从部分医疗从业人员的高收入这个现象来看,还是从各种药品、器械的暴利来看,医疗行业都应该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因此只要能公平地向社会开放投资,就会吸引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来参与竞争,这样就会使医疗资源更丰富,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竞争也会使原来的垄断利润摊薄,使医疗服务的价格下降。因此,充分竞争是“是否市场化”的标志,没有充分的竞争就不是真正的市场化。在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下,笔者相信我们所看到的绝对不是医疗服务价格暴涨的乱象。

  至于郭先生一方面称赞香港、欧美“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介入”,一方面又责怪香港、欧美的医疗资源稀缺不足,难道他没有想过“医疗资源的稀缺”不正是因为“政府强有力的介入”造成的吗?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走他们的老路呢?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