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7月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经典回放?银幕上的抗战”系列专版
野火春风斗古城:就这样与敌人较量
2005年07月08日 00:05:11

本报军事部和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联合推出

  电影档案:

 
片名:《野火春风斗古城》

  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导演:严寄洲

  编剧:李英儒 严寄洲

  主演:王晓棠 王心刚 王润身等

  故事回放

  共产党员杨晓冬奉命深入到日寇统治的一座古城,领导该地区的地下工作。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后期,垂死的敌人更加疯狂,杨晓冬领导地下党员金环、银环、韩燕来等和敌伪特务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斗争。杨母和金环先后英勇地献出了生命,杨晓冬也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杨晓冬在狱外同志和爱国群众的营救下,逃出虎口,重新投入战斗。地下党员们终于争取到了伪团长关敬陶率部起义,粉碎了敌人的抢粮计划,瓦解了伪军,取得了这次斗争的胜利。

  摄制故事

  王晓棠说,我觉得这金环,要演出她的“劲”,银环要演出她的“味”。严寄洲一听,觉得戏成了;通县公安局长给严寄洲打电话说,群众看到街上尽是“大东亚共荣”等反动标语,直骂我们是吃干饭的

  不知是因为“审美疲劳”还是审美观念的变迁,现代影视作品中见惯了俊男美女的组合,却再也寻不到《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王心刚、王晓棠带给几代人的心动。

  在众多反映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老电影中,《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为数不多的把故事环境置于城市里的一部,两位不失“洋气”的明星更让电影引领了那个年代的时尚。

  老观众常常把王心刚和因演“李向阳”而成名的郭振清作比较,两人都是棱角分明的美男子,都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偶像,但“李向阳”似乎更“革命”和粗犷,王心刚则更为柔和、儒雅。“郭振清是那种让人崇拜的英雄型的,王心刚是大众情人型的。”一位50多岁的女观众概括说。

  金环、银环姐妹,无疑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一个是农村大姐,泼辣、利索,一个是在城里读书、工作的小姐,优雅、温柔,也有些天真。一人分饰两角,上个世纪的电影里,似乎只有胡蝶那部《姊妹花》才像《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么轰动。以《神秘的旅伴》中的黎族姑娘小黎英一角登上银幕的王晓棠,在《野火春风斗古城》里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演技,也让观众从同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看到了两种风情。以当时的化妆技术,王晓棠的美在今天仍然经得起世人的挑剔眼光,一些中年男性观众在提起当年的这位“梦中情人”时,依然神情迷离。王晓棠后来成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和中国女演员中第一位女将军。

  中国的电影老观众都爱看敌特片,尽管汉奸特务基本上一出场就能看出来。片中的韩燕来说:“城里的鬼子,汉奸,狗腿,特务,多得赛过臭虫跳蚤。”影片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环境险恶的敌占城市,情节涵盖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的一些基本内容:送情报、打入伪政权内部、争取伪军军官,各种身份的地下工作者:车夫、护士、农村大嫂、伪军士兵,以及各种类型的坏蛋:自己人面前不可一世见了“皇军”却毕恭毕敬的伪政权头目、从一开始就甘当日本人狗腿子的汉奸、经不起拷打逼供而出卖同志的叛徒,等等。

  虽然电影里的反面角色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眼见着一个个坏蛋陆续登场,观众真是恨铁不成钢:“你看看人家杨晓冬的老母亲!”―――剧中杨母宁为玉碎、纵身跳楼的情节至今让人感动。

  严寄洲堪称中国电影的一代大师。这位执导过《英雄虎胆》、《海鹰》、《哥俩好》、《万水千山》、《二泉映月》、《琵琶魂》、《再生之地》等影片的著名导演今年88岁了,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20多岁。“生活特别有用,”严老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我老想着写点人物,不要太概念化。”为此,江青曾指责严寄洲说,你是在搞中间人物论。

  1962年,严寄洲听说有一本畅销书《野火春风斗古城》,便从资料室借来看。一读,曾与日本人、汉奸、地下党打过交道、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他倍感亲切。没多久,全国导演在北京开大会,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陈播找到严寄洲说:“《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本小说你看过没?我和作者联系了,他说可以改编成电影,我们决定你来拍。”

  严寄洲在《哥俩好》这部电影中尝试着用一个演员演两个角色,挺成功,所以这次也想用一个演员演金环、银环两个角色。选谁呢?这个难度比较大。

  崔嵬,谢晋,不少导演向严寄洲推荐演员,严导选来选去,定不下来。正巧一次坐车,严寄洲碰见了王晓棠。“我问她,你知道《野火春风斗古城》吗?她说知道,看过。”这之前,二人合作过《英雄虎胆》《一日千里》和《海鹰》,严寄洲认为,王晓棠雷厉风行,干脆利索,可塑性强,很像金环的性格,可是与银环的性格出入很大。“我对她说,我准备拍《野火春风斗古城》,要求一个人演两个角色,难度很大,你敢不敢演?她说,敢!我说,演金环,你问题不大。从今天起,你要生活在银环的世界里。”过了两天,王晓棠找到严寄洲说,我觉得这金环,要演出她的“劲”;银环,要演出她的“味”。严寄洲一听,觉得戏成了。

  果然,那年“百花奖”的评委投票中,王晓棠以全票当选最佳女主角,这在百花奖历史上是第一次。

  在我们看到的影片中,银环对杨晓冬的感情若隐若现。实际上,严寄洲的初衷是可以更直白些。他说:“这个银环呐,由于她的失误,敌人把杨晓东抓走了。地下党批评她,批评完了后让她通过铁路线到边区根据地去报告,好让上级重新派领导来。那时候丰台火车站刚搞起来,我设计了一场戏,让银环一个人走过铁路,然后呢,一列火车开过来,她就停了下来。什么意思呢?最心爱的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被敌人抓去了,我还活着干吗呢?要死。但是我一死就不能去边区汇报了啊,党的工作就要受损失,所以火车开过以后,她又继续往前走了。我写这场分镜头的时候,写着写着掉下眼泪来了,很满意。我问王晓棠,这场戏没有台词,你得通过表演让观众体会到你的内心世界,能行吗?王晓棠说行,摄影师也很高兴地说用大幅镜头。后来他们问我什么时候拍,我说,这场戏已经删掉了,不要了。”

  那是个谈爱色变的年代,虽然是场很精彩的戏,严寄洲还是忍痛放弃了:“真拍出来还了得?绝对是修正主义,共产党员怎么能自杀?”《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故事发生在保定,但严导和小说作者李英儒去保定一看,城墙、炮楼都没了,没法拍外景,只好把外景地转移到北京通县。“我们那个美工很认真负责,手脚麻利。我们刚定了点,他就把标语、场景都给布置好了。回到北京没半个月,通县公安局长给我打来电话说,老严,你们快拍吧,我们顶不住压力了,群众看到街上尽是‘大东亚共荣’等反动标语,直骂我们是吃干饭的。”严寄洲一听,立马赶到通县向群众解释说,这是要拍电影用的,老百姓这才放了心。

  故人故地

  “白皮红心”的村长烙了5张饼送到炮楼里,从日本新兵那里换来了帽子,送给严寄洲演戏;日本人看了表演后说,你们演的不像,我们抓住俘虏,一般不说“八格牙鲁”“死啦死啦”,而是上去先搧两个嘴巴

  1934年,自小喜欢美术和音乐的严寄洲从家乡江苏常熟来到上海谋生。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严寄洲所在的工厂被炸毁了,他被迫转移到租界,并同租界里不少避难的青年一起参加了“国民救亡团”。

  严寄洲的抗日举动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一天,领导找到他说,快转移,你们已经上了特务的黑名单。当时向大后方撤退,需要转道香港,但港英当局以防止“小偷危害治安”等为借口,要求转道的难民必须有200块以上大洋做担保,而严寄洲父母把家里的衣物、家当悉数变卖,也只凑足了4块大洋。

  天无绝人之路。地下党通过关系,把严寄洲这批热血青年转道温州,送到了大后方延安。让严寄洲感到奇怪的是,到了延安不久,组织就找他谈话了,并吸收严寄洲等8人加入共产党。多少年后,他才知道,他们这些爱国青年的材料,早就通过秘密渠道汇报到了延安,因此党对他们在上海的所作所为相当了解。

    严寄洲进入了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当时军政大学有两个学科:军事科和政工科。严寄洲一想,读军事科出来后可以当排长,能够带兵打日本鬼子,于是就报名上了军事科。

    两个月后,前方吃紧,抗大教育长罗瑞卿在动员大会上说,你们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到前方去。这样,严寄洲和同学们就去了前线―――晋察冀边区。

    说起抗日战争,严寄洲说,日本鬼子真残忍,我真是恨死他们了。“那时,边区已经没什么男人了,只有女人和小孩。男人要不就去投奔八路军了,留在村里的都被鬼子杀了。”

    严寄洲报名参加了敌后武工队。“刚到武工队报到,队长兼县委书记就把附近有几所炮楼,有多少敌人,距离我们有多远等情况告诉我们。那时县委书记是流动办公,身上背一个包,里面一个本子,一个图章,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办公”。

    第一天,严寄洲就被告知,睡觉不能脱衣服,绑腿要放在鞋子上面,有情况一套就能跑。那时一个晚上可能在两三个地方睡觉,不断转移。

    一次,严寄洲随武工队转移到一个村子,听说有一个漂亮的大嫂抓住了一个日本俘虏,还缴获了一把枪。原来,她的丈夫参加八路军去了,日本鬼子晚上跑来想强奸她。大嫂也不慌,沉着应对,先关上门,把鬼子骗得脱光衣服,然后随手抽出把剪刀抵住鬼子的喉咙,就这么把鬼子给干掉了。严寄洲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秧歌《王二嫂抓俘虏》,乡亲们看了这个戏很是高兴。

    给乡亲们演戏时,严寄洲常演鬼子兵。那时有缴获来的日军衣服和枪,可就是没有帽子。在一个村子里演出时,“白皮红心”的村长自家烙了5张饼,送到炮楼里,从日本新兵那里换来了帽子,送给严寄洲。

    在延安,严寄洲给日本战俘演戏,日本人看了表演后说,你们演的不像,我们抓住俘虏,一般不说“八格牙鲁”“死啦死啦”,而是上去先?两个嘴巴,骂一句:“你妈个×!”1946年,严寄洲在河北张家口碰见了这些即将回国的日本人。“老严,我们就要回国了,请你吃饭吧。我们在延安生产劳动有分红,你没有钱,我们请你。”他们请严寄洲吃了顿面条加炒鸡蛋。“这些日本战俘被改造得很好,”严寄洲说,“抚顺的战俘管理所有一个叫藤田茂的中将,被特赦回国后,积极宣传日中友好。一天,右翼组织了几百号人,头扎太阳带,拿着木棍包围了他的别墅。藤老太太吓坏了,老藤急了,从墙上拔出战刀,冲出门去,冲着这群年轻人说,你们不要命的就来呀。结果把他们吓走了。”严寄洲对“老藤”的举动佩服不已,还把他的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再生之地》,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藤田茂的女儿在父亲逝世后,按照父亲的遗愿,每年都来中国谢罪

    严寄洲说,我拍了一辈子电影,大部分是战争片。有人说我节奏慢,可是那些山沟里的老农民不懂什么艺术,我得把事情交代清楚他们才看得懂呀

    俗语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其实,抗日战争中,从东北到南国,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的人哪里都有

    李英儒是河北保定清苑县人,他的名作、被翻译成英、日、俄、德、朝等十多种文字风行海外的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写的就是保定城的事。

    李英儒在小说的序言里这样写道:“笔者青年时期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在老元帅老将领的领导指挥下,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几十次战斗……从1942年冬到1944年秋,党派我打入沦陷区内部搞地下斗争,配合外面的武装战斗。直到保定、北平解放,我一直做对敌斗争的工作。这一段生活困难大,艰险多,也有些类似传奇的事。”

    可惜作家已故,我们只能以回顾保定城历史的方式来揣测更多没有出现在电影中的传奇。

    抗战中的保定位于平汉铁路上,西临太行山,东跨华北平原,与北京、天津呈三足鼎立之势,自古被称为“京师门户”和军事重镇。“七七事变”后两个多月,日寇占领保定,抗日斗争转入了地下活动。伪河北省公署从天津迁到保定后,这里成为日伪军在河北的大本营。日军在保定成立了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向日本据点运送军火物资和从当地掠夺的大量财富,并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残酷屠杀抗日军民。

    1941年到1943年,是保定敌后抗日斗争最艰苦的时期。从1941年8月起,侵华日军以华北全部机动兵力7万多人,采用“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等战法,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保定市北岳区进行了空前残酷的秋季大“扫荡”,根据地全部城镇,包括晋察冀党政军机关所在地的阜平城,都曾一度被敌人占领,根据地大为缩小,并处于分割状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定军民创造和开展地道战、破击战、麻雀战等战法,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1944年后,保定党组织领导军民恢复和扩大根据地,使革命力量重新获得了大发展,并不断发起对敌人的主动进攻,直到局部反攻和大反攻,夺取最后胜利。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以说,抗战中的保定城,是战略位置特别重要、日军戒备特别森严、我党特别想要攻破的一个地方,这里的斗争自然最为复杂。

    有句俗语“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说的是保定汉奸多,此话当然也有别的解释。就抗日战争期间而言,我们倒是不敢苟同:从东北到南国,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的人哪里都有,更何况让保定闻名的同样有冉庄的地道战,白洋淀的雁翎队

    不过,保定的确出过几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王凤岗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凤岗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新城县一个地主家庭。据史料记载,他长相其貌不扬,小眼尖下巴,水蛇腰,有点秃头,从小爱玩枪。从新城简易师范毕业后,他当上了小学教师,结果玩枪走火把学校一名夫役打死,被解雇回家,成为富家子弟中的浪荡子。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保定一带土匪猖獗,王凤岗成立了自己的武装。1938年,王凤岗加入抗日武装“华北民众自卫军”,两年后却带人投靠了河北涿县日军,成立了“涿固新房剿匪团”,简称“黄协军”。王凤岗把附近各县的地主流氓、土匪招募进来,部队发展成3个特务大队,15个伪军大队,人数达1万多人。

    在日本人眼里,铁杆汉奸王凤岗是个反共英雄。1943年起,调任新城县保安队副队长的王凤岗对当地熟悉,破坏地道地洞,破坏我党基层组织,杀死了无数地下工作者,深得日军赏识。

    比如,他以整编为名,杀害或肃清了我党在日伪军内的全部内线关系。他曾对其部下说:“谁通八路,我就杀掉谁。”他主动接触我方上层人物,谎称“投靠日本是出于无奈,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愿携手共同抗日”,背后却疯狂报复。他收买地痞流氓,在我根据地内安插特务探听情报,然后派出暗杀团或小股武装,在夜间假扮八路军进行绑架、暗杀等活动。

    有人默记,1944年里,仅在新城南关大红桥下,王凤岗就指使杀害我共产党员、八路军指战员、抗日骨干百余人

    解放战争中,王凤岗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河北省第十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50年4月,王凤岗带家眷逃往台湾。

    专题撰写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吴登峰 黄明 徐壮志(赵胜军对本文也有贡献)才知道,他们这些爱国青年的材料,早就通过秘密渠道汇报到了延安,因此党对他们在上海的所作所为相当了解。

    严寄洲进入了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当时军政大学有两个学科:军事科和政工科。严寄洲一想,读军事科出来后可以当排长,能够带兵打日本鬼子,于是就报名上了军事科。

    两个月后,前方吃紧,抗大教育长罗瑞卿在动员大会上说,你们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到前方去。这样,严寄洲和同学们就去了前线―――晋察冀边区

    说起抗日战争,严寄洲说,日本鬼子真残忍,我真是恨死他们了。“那时,边区已经没什么男人了,只有女人和小孩。男人要不就去投奔八路军了,留在村里的都被鬼子杀了。

    严寄洲报名参加了敌后武工队。“刚到武工队报到,队长兼县委书记就把附近有几所炮楼,有多少敌人,距离我们有多远等情况告诉我们。那时县委书记是流动办公,身上背一个包,里面一个本子,一个图章,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办公”。

    第一天,严寄洲就被告知,睡觉不能脱衣服,绑腿要放在鞋子上面,有情况一套就能跑。那时一个晚上可能在两三个地方睡觉,不断转移。

    一次,严寄洲随武工队转移到一个村子,听说有一个漂亮的大嫂抓住了一个日本俘虏,还缴获了一把枪。原来,她的丈夫参加八路军去了,日本鬼子晚上跑来想强奸她。大嫂也不慌,沉着应对,先关上门,把鬼子骗得脱光衣服,然后随手抽出把剪刀抵住鬼子的喉咙,就这么把鬼子给干掉了。严寄洲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秧歌《王二嫂抓俘虏》,乡亲们看了这个戏很是高兴。

    给乡亲们演戏时,严寄洲常演鬼子兵。那时有缴获来的日军衣服和枪,可就是没有帽子。在一个村子里演出时,“白皮红心”的村长自家烙了5张饼,送到炮楼里,从日本新兵那里换来了帽子,送给严寄洲。

    在延安,严寄洲给日本战俘演戏,日本人看了表演后说,你们演的不像,我们抓住俘虏,一般不说“八格牙鲁”“死啦死啦”,而是上去先?两个嘴巴,骂一句:“你妈个×!”1946年,严寄洲在河北张家口碰见了这些即将回国的日本人。“老严,我们就要回国了,请你吃饭吧。我们在延安生产劳动有分红,你没有钱,我们请你。”他们请严寄洲吃了顿面条加炒鸡蛋。“这些日本战俘被改造得很好,”严寄洲说,“抚顺的战俘管理所有一个叫藤田茂的中将,被特赦回国后,积极宣传日中友好。一天,右翼组织了几百号人,头扎太阳带,拿着木棍包围了他的别墅。藤老太太吓坏了,老藤急了,从墙上拔出战刀,冲出门去,冲着这群年轻人说,你们不要命的就来呀。结果把他们吓走了。”严寄洲对“老藤”的举动佩服不已,还把他的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再生之地》,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藤田茂的女儿在父亲逝世后,按照父亲的遗愿,每年都来中国谢罪。

    严寄洲说,我拍了一辈子电影,大部分是战争片。有人说我节奏慢,可是那些山沟里的老农民不懂什么艺术,我得把事情交代清楚他们才看得懂呀。

    俗语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其实,抗日战争中,从东北到南国,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的人哪里都有

    李英儒是河北保定清苑县人,他的名作、被翻译成英、日、俄、德、朝等十多种文字风行海外的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写的就是保定城的事。

    李英儒在小说的序言里这样写道:“笔者青年时期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在老元帅老将领的领导指挥下,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几十次战斗……从1942年冬到1944年秋,党派我打入沦陷区内部搞地下斗争,配合外面的武装战斗。直到保定、北平解放,我一直做对敌斗争的工作。这一段生活困难大,艰险多,也有些类似传奇的事。”

    可惜作家已故,我们只能以回顾保定城历史的方式来揣测更多没有出现在电影中的传奇。

    抗战中的保定位于平汉铁路上,西临太行山,东跨华北平原,与北京、天津呈三足鼎立之势,自古被称为“京师门户”和军事重镇。“七七事变”后两个多月,日寇占领保定,抗日斗争转入了地下活动。伪河北省公署从天津迁到保定后,这里成为日伪军在河北的大本营。日军在保定成立了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向日本据点运送军火物资和从当地掠夺的大量财富,并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残酷屠杀抗日军民

    1941年到1943年,是保定敌后抗日斗争最艰苦的时期。从1941年8月起,侵华日军以华北全部机动兵力7万多人,采用“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等战法,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保定市北岳区进行了空前残酷的秋季大“扫荡”,根据地全部城镇,包括晋察冀党政军机关所在地的阜平城,都曾一度被敌人占领,根据地大为缩小,并处于分割状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定军民创造和开展地道战、破击战、麻雀战等战法,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1944年后,保定党组织领导军民恢复和扩大根据地,使革命力量重新获得了大发展,并不断发起对敌人的主动进攻,直到局部反攻和大反攻,夺取最后胜利。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以说,抗战中的保定城,是战略位置特别重要、日军戒备特别森严、我党特别想要攻破的一个地方,这里的斗争自然最为复杂

    有句俗语“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说的是保定汉奸多,此话当然也有别的解释。就抗日战争期间而言,我们倒是不敢苟同:从东北到南国,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的人哪里都有,更何况让保定闻名的同样有冉庄的地道战,白洋淀的雁翎队。

    不过,保定的确出过几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王凤岗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凤岗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新城县一个地主家庭。据史料记载,他长相其貌不扬,小眼尖下巴,水蛇腰,有点秃头,从小爱玩枪。从新城简易师范毕业后,他当上了小学教师,结果玩枪走火把学校一名夫役打死,被解雇回家,成为富家子弟中的浪荡子。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保定一带土匪猖獗,王凤岗成立了自己的武装。1938年,王凤岗加入抗日武装“华北民众自卫军”,两年后却带人投靠了河北涿县日军,成立了“涿固新房剿匪团”,简称“黄协军”。王凤岗把附近各县的地主流氓、土匪招募进来,部队发展成3个特务大队,15个伪军大队,人数达1万多人。

    在日本人眼里,铁杆汉奸王凤岗是个反共英雄。1943年起,调任新城县保安队副队长的王凤岗对当地熟悉,破坏地道地洞,破坏我党基层组织,杀死了无数地下工作者,深得日军赏识。

    比如,他以整编为名,杀害或肃清了我党在日伪军内的全部内线关系。他曾对其部下说:“谁通八路,我就杀掉谁。”他主动接触我方上层人物,谎称“投靠日本是出于无奈,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愿携手共同抗日”,背后却疯狂报复。他收买地痞流氓,在我根据地内安插特务探听情报,然后派出暗杀团或小股武装,在夜间假扮八路军进行绑架、暗杀等活动。

    有人默记,1944年里,仅在新城南关大红桥下,王凤岗就指使杀害我共产党员、八路军指战员、抗日骨干百余人。

    解放战争中,王凤岗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河北省第十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50年4月,王凤岗带家眷逃往台湾

    专题撰写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吴登峰 黄明 徐壮志(赵胜军对本文也有贡献)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