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7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办刊不登“赤膊女人” 写作不写违心之文
陆文夫 人离去风骨在

2005年07月18日 00:08:29

本报记者 郁进东

  7月13日,苏州淅淅沥沥下起小雨,空气中透着一丝丝伤感。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纷纷赶到苏州的文艺界人士,前来参加作家陆文夫的遗体告别仪式。

  以苏州小巷人物为背景创作一系列小说的陆文夫在苏州生活了大半生。他的《小巷深处》、《临街的窗》、《美食家》深蕴时代内涵,风格清隽秀逸,语言含蓄幽深。

  作家从维熙评价他说,陆老是一生不做蝇营狗苟之事,不写一篇违心之文。在物欲横流的如今,这实在是难能可贵。从维熙从一堆相册中,找到一组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那年他们一起去爬长白山。就在天池之畔,陆文夫告诉他一件往事。

  1964年,陆文夫在下放劳动改造中,由于对国家和个人前途极度失望,曾产生过自杀念头。他曾先后两次登上当地的一座古塔,见天那么的蓝,地那么的绿,感到自己轻生愧对生养他的苍天大地,自觉不能走,还要“卑微地活下去”。

  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丁帆教授说,上世纪50年代,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使他声名鹊起,但灾难也接踵而至。1957年,他与高晓声、方之、艾煊、叶至诚一同拟在南京创办《探求者》杂志,提出“文学不应该只唱赞歌,要写人,不应当写政策、写运动”。这些作家被卷进了运动。后来,陆文夫创作的《小贩世家》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对时代进行反思。陆文夫所擅长的善意讽刺,被人们广泛接受。赵本夫评价他的作品是“文字调子是清丽的,有着浓郁的苏州风味,但作品的意义又跨越了地域限制”。作家陈村评价陆文夫,是为数不多的“始终以文学标准”写作的作家。

  从维熙今年春节还和陆文夫通电话。他记得有一次,在辽宁锦州笔架山前的海边,他和张洁、陆文夫一起观景。陆文夫面对笔架山说:“这是给中国文人提示,笔高才能神远。”张洁开他玩笑说:“笔那么大,拿得动吗?”陆文夫明知张洁是一句笑谈,但还是认真地答曰:“古文中不是有‘如椽大笔’一说吗。意思不外是警示文化人,不要脏了手里的笔,要人文合一。笔下流出的墨痕一定是自己的心声。”

  陆文夫把自己融进了苏州,对苏州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苏州市民生活和风情的中短篇小说。1989年,陆文夫潜心创办了一本刊物《苏州杂志》。当时的许多刊物,封面都是女明星的大头像,他对这种现象显然十分痛恶。创刊之初,他就定下了决不登“赤膊女人”和广告两条铁规。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