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7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祁连山挡不住知识传播
―――西部“两基”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2005年07月26日 02:20:15

本报记者 原春琳

  马蹄学校蜗居在祁连山深处。

  祁连山是一个聚宝盆,给了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丰裕的自然资源。同时,祁连山也是一道壁垒,阻断了马蹄学校与大山之外的联系。

  7月初,记者在这所山区少数民族学校里看到一道“奇怪”的风景线:电脑里的各种图标被放大了几百倍,涂饰在学校教室的外墙上。

 
“这是方便经过的老师随时学习电脑知识。”在这里任教的裕固族教师杨丽说。

  同时,也在这所学校,一阵阵高亢的声音传了过来。“me!”“me!”

  那是很纯正的英式发音。

  声音来自裕固族教师巴玉环的英语课堂。身着裕固族民族服装的孩子们高高地举着小手,大声叫着。他们正在模仿电视地中播出的英语教学节目。随后,孩子们高兴地围着课桌唱起了英文歌曲。

  “我是西北民族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可开始的时候发音都没有这里的学生标准。”正在上课的巴玉环老师很感慨。

  2004年,马蹄学校成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中的一员。因为地处偏远,学校采用的是光盘教学。

  祁连山的壁垒不是一下子就被削平了的。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并不习惯这种教学方式。他们如同局外人一样,只是呆呆地坐在教室里,看着光盘里的教师讲课,看着光盘里的孩子们欢乐。巴玉环老师用了很长时间才让孩子们参与到光盘所示范的教学模式中来。

  “现在,每次我们用光盘上课,对孩子们来说就如同过节。实际上,我觉得这里的孩子们的表现并不比城里的学生差。”

  巴玉环的目标也是无数偏远农村教师的目标。

  这个目标曾经很遥远:目前全国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校(含农村小学教学点)53万所,占中小学总数的88%;在校生1.62亿人,占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1%。这些学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希望他们的子女能接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程分为光盘、卫星接收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

  这一试点的推广在基层受到的欢迎出乎当初的预料。

  按照工程的设计,每所学校配有一套设备。可是在很多农村学校,尽管财政紧张,却拥有一套、两套、三套,甚至更多套的设备。甘肃省有的农村学校达到了一间教室一套设备的水准。

  党寨中学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一所农村初中。这种教学模式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要求增加设备的声音越来越多。最后,这所农村初中筹措了11万元,建设了4间“计算机+背投彩电”教学模式的教室,还有一间多功能投影教室。

  安徽省也在推行这项工程。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评价说:“这种模式在较短的时间里,用为数不多的钱,放宽孩子的眼界,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是做个药引子,让大家看到它的好处,然后去买。”

  在很多省份,这项工程已经不单单是为学校、为学生服务了。更多的省份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把农村中小学办成当地文化科技中心,带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甘肃陇南市的许多学校利用远程教育的信息资源,建立了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市场供求信息等内容的信息服务站,定期下载农业科技知识和国家法律法规。

  而湖南更是流传着一段佳话:岳阳县一位农民承包的50亩葡萄园突然出现病症。他通过当地学校的帮助,在网络上查找到防治知识,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越来越多的省份把这项工程作为重点工程推广:陕西省明确提出2005年是远程教育应用年,把应用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市县教育局年度考核。甘肃省政府从2002年开始列出教育信息化建设转向资金进行扶持,加快建设步伐,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湖北省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用于实施这一工程。其中,29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配套经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解决。

  到去年年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1年。据统计,国家已投入10亿元,地方配套9.1亿元,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6省、山东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试点工作,共建成20977个教学光盘播放点、48605个卫星教学接收点、7094个计算机教室。覆盖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5%左右的农村中小学,覆盖中部六省21%左右的农村中小学。覆盖西部试点省份925万中小学生,覆盖率为27%;覆盖中部试点省644万中小学生,覆盖率为21%。

  这项工程的目标是,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马蹄学校的一位教师感慨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传播了!”

  本报北京7月25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