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7月2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豪华车已成为许多奢侈品牌的活广告,所谓“共同理念”,只是为商业炒作而存在。
谁榨干了豪华车的品牌价值
2005年07月28日 00:10:16

本报记者 王超

  “奢侈品牌孤芳自赏的时代结束了,他们需要互相合作,来体现其共同的价值,进入符合消费者个性的购买清单。”Vertu公司全球市场总监Chris Harris说。不久前,这个全球奢华手机品牌成为保时捷-英飞凌-卡雷拉亚洲杯赛的合作品牌,而其推出的外形酷似保时捷跑车的新款手机也在此次大赛上亮相。保时捷亚太区市场
经理Henrik Dreier道出了Vertu赞助该赛事的真实目的―――“人们对比赛的高度关注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及亚洲的赛车爱好者对Vertu品牌的认知。”

  毋庸置疑的是,Vertu并不是一个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Vertu全球总裁Alberto Torres曾在诺基亚公司担任过策略副主席,但在Vertu的销售策略制定上,他必须要伤一伤脑筋了。5万元左右的高价决定了这个奢侈品牌的归宿,它注定要和普通消费者划清界限。Chris Harris说,在欧美国家,Vertu的主要消费者是那些开保时捷和奔驰跑车的富人。他特别强调,Vertu用来研发一款手机的时间是通常用来研发F1赛车时间的两倍。

  这句话简直就是对F1的嘲讽,但从Henrik Dreier脸上的笑容来看,他对Chris的大话一点都不在意。作为Vertu的商业伙伴,保时捷愿意与Vertu分享商业利益,这绝对是一个互相利用的关系,尽管在中国,Vertu名气的提升还得靠保时捷的金字招牌。

  应该指出,中国人的奢侈消费是有节制的。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奢侈品消费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但一个有钱白领可能会用所有的积蓄购买豪华别墅和高档跑车,却舍不得买一款价格不菲的手表。因为前两者既是生活必需品,也足够“露富”之用,绝对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时称:中国有闲绅士对汽车的学习已经入门了,但对手表的学习还一头雾水。这也证明了一点,在中国,同是奢侈品牌,待遇就有天壤之别。尤其是汽车,由于可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光是车标就比手表镜面大数倍,具有无可比拟的炫耀价值,无疑最受富豪们欢迎。

  由于中国富豪的奢侈品消费意识还停留在学前班水平,豪华车在中国大放异彩也就并不奇怪了。这也启发了其他奢侈品生产商,通过与知名汽车品牌合作,达到宣传自身品牌的目的。

  在中国,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中国的消费者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宝马、劳力士、欧米茄和人头马联系起来,因为这些品牌附带的“成功、地位、身份、荣誉”的特性是相似的。奢侈品牌的受众绝非大众群体,却在通过大众传媒来扩大知名度,而其结合起来形成的合力也将是坚不可摧的。

  宝马跑车代表着“成功、地位和财富”,恰恰符合劳力士手表的核心价值“成功与尊贵”;具有“皇家贵族气质”的劳斯莱斯轿车与同样崇尚“贵族、经典”的登喜路服饰相得益彰;充满“浪漫风格”的标致车与“时尚、浪漫”的香奈尔香水也有着惊人的契合点。最值得一提的是Rolf Benz,这个世界上著名的家具品牌,不仅与奔驰汽车同名,在德国家具界的声誉也可以和奔驰车媲美。有趣的是,在许多奔驰车用户家中,确实藏有一套Rolf Benz沙发,这应该不是巧合。

  在一些非汽车品牌的形象广告中,他们通常会与汽车品牌演“对手戏”,而其所谓“共同理念”,只是为商业炒作而存在。其目的就是为了迎合人们的高层次需求,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据媒体报道,宾利轿车一年多来已在中国售出85辆,其中价值1188万元的雅致728在中国的销量是全球第一。与之相比,那些在国外销售火爆的“简单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却有些冷清。那些服饰及手表厂商们清楚,一旦和豪华汽车品牌成了近亲,就能吸引一大批具有“虚荣时尚观”的潮流人士。与汽车相比,这些商品具有相对低廉的价格,但在同类商品中,却近乎“天价”。由于顺利地与豪华车品牌攀上了亲,他们也旋即成为中国白领的购物之选。

  Vertu手机显然是这类商品的代表,但与Lotos眼镜相比,它还不够“黑”。“一副Lotos镜架的价钱相当于一辆本特利汽车,不过你可以把它放在你的鼻子上。”Lotos总裁这句狂妄的话险些砸了本特利的牌子。但他不能否认的是,与本特利相比,Lotos眼镜几乎毫无技术含量。

  有的时候,战友太过亲密,也会成为敌人。在自己的品牌频频被人利用的时候,豪华车厂家似乎也应该吸取教训了。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