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8月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科技访谈
气象灾害:城市不能承受之重
――访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
2005年08月02日 00:05:49

实习生 宋倩 商伟

  “目前,中国气象灾害
占自然灾害总量的70%左右。”刚刚从东南沿海的“海棠”受灾区返回北京的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说。

  “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龙卷风、高温……这些都是导致城市中出现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的主要诱因,或者说是‘致灾因子’。”王邦中说,“每年,全国受干旱、洪涝和台风等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有6亿人次,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6%。”

  城市排水系统难承排水量

  谈到城市排水系统,王邦中表示:“排水系统在城市减灾方面本应是‘疏导功臣’,但是,我国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大都不能承受目前气象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排水量。这和城市排水系统老化有一定关系。”

  据王邦中介绍,一般情况下,系统如果原来设计的一个小时内排完积水,那么如果遭遇暴雨,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有的还不一定能排完。

  王邦中还介绍说:“城市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热岛效应,会导致暴雨在特定的气象格局下降落在特定的城市区域。”

  他说:“由于人类的活动会产生粉尘,因此降雨所必需的凝结核也更容易形成,特别是烧煤、砍树等则可能集中产生灰尘,这会使降水更为集中地出现在某个时段和地段,最终对城市应急系统形成考验。”

  气象预报要早要准

  王邦中认为,早预报,准预报,是气象预报的首要要求。

  据王邦中介绍,我国目前的气象监测和预报体系通常包括3个步骤。

  首先,气象部门在城市里建立监测站点和自动气象监测站。据王邦中介绍,在城市基本上按照5公里或10公里的间隔设置气象监测点,在上风向和下风向设置GPS气象布点,加上以气象雷达为中心的网络系统构建起来的信息平台,我国已经可以做到第一时间把气象信息加以汇总,并且基本保证信息源的密度。然后,由气象人员把资料集中起来,由人脑和电脑进行分析。

  有了前期的预测,下一步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向社会传达,比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

  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信息顺畅地传达到社会。王邦中认为,这个环节还需要在技术和渠道两方面继续改进。

  各部门需要加强协调

  除此以外,在各有关部门间加强协调力度也非常重要。目前,中国气象局已经和交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等展开了相关合作。

  据王邦中介绍,2000年出台的《气象法》授权各级政府制定救灾规划,并由气象局对具体救灾工作进行指导。根据该法规定,气象部门可以对城市活动提出建议,有时甚至是强制性的,比如当风力达到4级或4级以上时,建筑工地就要停工,以防沙尘暴的发生,再比如当天气达到一定温度时户外作业就要停止。王邦中说:“现在,我们提前5天做出预报,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提前得到天气情况就意味着可以对百姓进行转移,更好地开展救灾、卫生医疗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活动。各部门相互协调,就是为了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灾害管理指挥协调系统、灾害对策(应急反应)系统等为核心,加快建立与完善气象灾害应急体系以及气象风险评估系统。”

  市民自救意识更重要

  王邦中表示,目前,气象预报已渗入百姓生活,但是,常规的气象预报不应使百姓降低对气象灾害的警惕性。

  他说:“气象部门所发布的气象指数(紫外线强度指数、旅游气象指数、城市气象与商品销售指数等)可以更好地服务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百姓通过电视、PDA气象警报器、网络、报纸、211电话、手机短信、车载电视等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安排出行和生产。”他举例说,去年6月,浙江省临海市就发生17名村民遭雷击伤亡事件。由于村民防范意识淡薄,众人在雷雨中到水杉树下避雨,酿成悲剧。

  他说:“面临城市自然灾害,市民的自救意识尤为重要。市民应该多与我们互动,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