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9月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油价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油价上涨拷问中国汽车业
2005年09月01日 00:02:05

本报记者 黄少华

  “哥们儿,你为啥不
偷那辆奔驰呢?”“嘿嘿,不懂了吧,这辆车的油箱是满的。”这是一幅调侃“油价不断上涨”的漫画,玩笑之余,更多的是无奈和担忧。虽说汽车价格越降越低,但使用成本却不断上升,会不会真有那么一天,油价取代车价,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进入高油价时代

  8月29日,受飓风‘卡特里娜’影响,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每桶飙升4.67美元,突破70美元的心理关口,达70.8美元,最后收于每桶69.55美元。

  从50美元,一路飙升至60美元,再到现在的70美元,所有媒体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突破心理关口”。油价在考验世界能源承受能力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据统计,在过去一年里,世界原油价格上涨了50%左右;与2001年相比,则翻了近三番。

  与国际原油价格相对应的,是“呼之欲涨”国内油价。7月23日,国内油价再次上调,距6月25日的上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五次调价。而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也让国内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甚至有人预言,93号汽油年内有可能突破5元关口。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明确表态:“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成品油的高价位时代。”针对今年油价的频繁调整,曹解释说,国家将改革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从滞后油价向实时油价转变。

  这样的解释,似乎意味着国内油价随时有可能再次上涨,因为“上次油价上调,尚未完全解决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倒挂问题”。曹玉书告诉记者,由于国内相当数量的原油和成品油仍需进口,因此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肯定存在,国内将继续坚持与国际油价联动的机制,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特别是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使价格调整找到平衡点”。

  不断膨胀的供需泡沫?

  “跑100公里加100块钱油,跑200公里加200块钱油。”大徐是某杂志社的编辑,前年年底买了一辆大切诺基,短暂的兴奋过后,很快就为不断干瘪的钱包而烦恼,特别是油价上调后,“反正就是1公里1块钱,你算吧,单单油费,一个月没有1500元根本拿不下来。”“我都已经想把它卖了,但车价贬值太多了,不划算。”大徐说,“如果油价继续上涨,我就真把它当古董收藏了。”当然,这只是赌气的话,如果买了不用或者用车效率很低的话,就更不划算了。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不久前发生在广州的“油荒”,当时,成百上千人在加油站门口排队,等待加油,问及原因时,得到的答案基本大同小异:“买车就是要用,要不买它干吗?”

  为此,有人提出“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建议。然而,与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相比,这简直是杯水车薪。据了解,仅北京市场,平均每天上路的新车就有1000多辆,汽车总保有量已超过250万辆,随着轿车进入家庭速度加快,有人预计2010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将可能超过500万辆。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600万辆;2014年达到1亿辆;2030年将达到3.15亿辆,其中家用轿车比例将上升到78%。

  一直以来,人们喜欢把汽车比作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消耗大量能源,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据了解,日本、德国和美国的汽车耗能分别占到终端消费的23%、24%和31%,而中国现在的比例仅为6.2%,无疑这个比例会继续上升。作为主要原油进口国,我国原油进口已达1.2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其中43%用于交通领域。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曾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40%,因此,国际油价变动必然影响到国内石油市场。”另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耗的61%要依赖进口。

  国家统计局年报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如果目前以大排量汽车为主的汽车消费结构不作改变,估计到2010年,国内汽车对汽油的需求量可能超过2亿吨,这将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带来巨大压力。

  汽车产业何去何从?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关注油价,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关注小排量和节油车。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让许多消费者成了半个“能源专家”。

  油价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汽车厂家普遍声称,对自己影响不大,他们也正在努力开发更节能、更环保的汽车;专家们则认为,油价上涨对于汽车的总量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会改变现有的汽车结构,小排量车将成为主流,中国汽车消费结构也将由目前的“桶状”结构向更为合理的“金字塔”结构转换。但根据调查,消费者对油价上涨却普遍说“不”。日前某大型网站做了“如何看待油价持续上涨”的调查,60%的消费者认为“有些不能接受”,20%的人则认为“完全不能接受”。

  到底谁说了算,谁的话可信?据悉,由于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国务院对于发展小排量车的引导,近期,小排量、节油车的销量扶摇直上。另一方面,SUV市场与去年相比,反而有所复苏,令人颇为不解。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林雷称,中国消费者从本质上类似于美国,追求大功率、大排放,目前的现象也说明了,我国还处在向前发展、不太成熟的汽车消费时代。

  林雷说他是个技术乐观主义者。他相信,油价上涨影响再大,也不可能让汽车产业停滞不前,更不可能阻止汽车社会的步伐。能源匮乏的问题,也将通过新技术的开发、使用而得到改善。

  8月29日,记者获悉,上海大众交通公司已决定,年内将旗下2000辆出租车改为只用液化石油气的单燃料车型,放弃传统的汽油装置。该公司还表示,今后所有的更新车辆都将改为液化石油气燃料车,平均每年2000辆。另外,有关混合动力车的争夺战也从未停止过,混合动力车的领先者丰田、本田以及通用都迫不及待地想把其最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内,以期在标准的制定上拔得头筹,另外,国内厂家如一汽、东风和长安等也都不甘示弱,纷纷试水混合动力。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