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9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典中国•重点工程篇
谱写铁路运输新神话
――大秦线扩能改造纪实
2005年09月12日 02:15:56

本报记者 周伟

  大秦线不长,它西起北同蒲线韩家岭站,东至秦皇岛柳村南站,贯穿山西、河北两省,以及北京、天津两市,全长不过区区653公里;但大秦线却很“重”,它担负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和出口煤炭运输任务,大秦线一条线路的煤炭运量就占到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1/7,用户群不仅覆盖国内26省(区、市),还辐射到15个国家和地区。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煤炭供给来保障。2004年全国大面积电荒让人至今记忆犹新。“电煤供应不足,各主要电厂相继出现缺煤停机和煤质下降引发的事故停机,是影响电力生产的重要因素。”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马治中说。

  一边是电厂缺煤停机,一边是大量的煤堆积在原产地运不出去,其瓶颈就在于铁路运力严重不足。2005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再次视察大秦线,要求铁道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大秦线的运输能力,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再立新功。

  铁道部在大秦线上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既有线路扩能改造战役:既要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又要保证每天最少50万吨的运量;难就难在要全线统筹,精细组织。“天窗”一开,全线11个站场同时开工,每个站场上18个工程部门,两三千人的施工队伍在近3公里长、500米宽的作业面上空、地面、地下同时作业,同时撤离,给安全防护和工程监理造成困难。由于施工结束线路就要投入运营,一个站场、一个部位、一个环节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全线,造成大秦线的“休克”。

  如此大规模、大兵团、立体交叉的既有线路改造工程,在中国铁路的建设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铁道部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刘志军部长多次召集有关领导研究审定实施方案,3次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大秦线施工准备情况。承担大秦线扩能改造任务的太原铁路局,精细筹划,10次优化比选完善施工方案,成功实施了36项超常作业办法。

  ―――把列车开得更长一些。实施重载运输是实现大秦线2亿吨运量的关键项目。承担改造任务的太原铁路局在现有机力和装备基础上,采用组合列车、单元列车的形式,日开行万吨重载列车由去年的2.6列增加到了31.5列。同时,他们把C80或C76编组成的列车由过去的102辆增编至105辆,每列增运240吨,仅此一项措施就相当于在饱和的运输线上每天又增加了1列万吨列车。7月初,铁道部又组织了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动态试验,开辟了我国铁路重载列车的新纪元。

  ―――把列车开得更多一些。大秦线重载列车的行车密度,已经成为世界之最。铁路部门改进技术作业方式,压缩技检时间,加快卸车组织,采取18项畅通措施解决咽喉能力不足问题,38次优化大秦线运行图,使大秦线运输能力得到最优化配置。同时,为了加强施工中的运输组织工作,先后编制了大秦线施工期间80对、85对、83对和施工间隙期90对、96对、102对运输组织方案,使施工期间达到了日均运量52万吨,施工间隙期日均运量58万吨、最高日达到62.27万吨,创造了大秦线日运量的最高纪录。截至8月底,大秦线货物发送量完成13078.92万吨,同比增运2575.54万吨,同比增长25%;为大秦线全年完成2亿吨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列车开得更快一些。列车时速是影响煤炭快运的关键问题。铁路部门采取开行“直通列车”的办法,在煤炭装车点与港口间架起了直达通道,压缩了运行时间。调度部门科学指挥,优化组织,优化机力配置,工务、电务等设备部门提高设备质量,减少慢性区段,为机车达速提供条件。

  经过45昼夜的努力,2.2万名建设者在30多处施工现场,解决安全、运输、施工矛盾,战高温,斗酷暑,终于使大秦线运输能力从原设计能力1亿吨一跃翻至2亿吨,并且实现了“一事不出、一人不伤、一天不亏、一点不砸、一吨不欠”的必胜目标。目前世界上除大秦线外还没有一条铁路线路年运煤量超过1.5亿吨,2亿吨更是国外同行想都不敢想的“神话”。

  9月8日,这条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能够基本满足全国六大电网、十大钢铁公司和26个省(区、市)煤炭需求的大秦煤运通道全面竣工,广大铁路职工为国庆献上了一份自己的厚礼。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