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9月2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他是人民大学的教师,却“不务正业”;4年中,他20多次自费到三峡,和那里的农民一起劳动、生活,记录下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他把沉入江底的所有城镇统称为“白帝城”,他徒劳而执著地见证着―――
一座“城”的淹没与拯救
2005年09月21日 00:32:56

本报记者 蒋韡薇

  “40多岁的人,却有着一双14岁的眼睛。他最老,却又最年轻。”在王以培的个人网站―――白帝城上,朋友们如此评价他。

  上周,在他的新书《新田白水溪》新闻发布会上,他的话题忽而拐到今年夏天捉到的两只蟋蟀身上。这种仿佛与他年龄不符的举动,在他这里似乎再自然不过了。他被称为诗人,更确切说,是
游吟诗人。他曾花10年时间,游历中国西部、美国及欧洲。在云贵川游历时,他甚至靠卖唱、算命、卖汽水来赚旅费。

  “我其实唱得不好,但我敢在大庭广众下唱。”他说。

  4年前,王以培迷上三峡。寒假、暑假、国庆、“五一”……哪怕只有一周假期,他也会魂不守舍地被吸引过去。狼狈时,他下了火车,来不及换衣服,来不及洗脸,拖着行李箱直接走进教室―――他的本职工作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师。

  这种痴迷,换来了上百万字的笔记、两万多张照片,以及4本关于三峡的书:《三峡记忆》、《白帝城》、《水位139米》、《新田白水溪》。

  因为三峡,他曾“泡”了半年病假,后被学校发现,差点儿被开除。其实,他本可以舒舒服服当教授。他的法语相当不错,曾翻译过法国著名诗人兰波的作品全集。不过,这一切和留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相比,都变得不再重要。

  三峡各地地名的来历,家族历史、族谱,各地由古诗写成的“八大景”,川江号子与船歌,当地人尤其是老人的亲身经历与本地神话传说……都是他眼中的“活文物”。所有这些,连县志、镇志中均无记载,而年轻一代已不感兴趣或无暇顾及,濒于失传。

  “如果民间文化遭到大规模的破坏,无论某些三峡新城如何现代、如何繁华,在文化意义上也将会成为一座空城。”王以培如此陈述他数十次去三峡的目的,“当下很多人对自身的历史、故园和其中包含的祖先遗留下的无比珍贵的心灵财富太不珍惜。好像什么东西非得拿到索斯比拍卖行用美元标价后才有价值似的。简直荒唐至极。而这种荒唐事比比皆是。”

  他曾游历美国和欧洲。2000年冬天,他来到庞贝古城。公元79年,一次火山喷发将庞贝城淹没。只有当地的地方官小普里牛斯(Plinius)在一封书信中留下只言片语。王以培突然想到三峡,觉得自己应该马上回去,因为那里的许多古镇、古迹即将沉入江底。那是他的家园,那里还有许多老人,尚能开口。

  王以培很快回国。2001年,他独自踏上前往三峡的船只。他旅行的方式很特别:沿着长江三峡走,有时上水有时下水,船来了,就上,挤在当地人中间,一个一个小镇,一个一个村落,心下一动,就上岸。

  在大周,他提着旧箱子上了岸。看见两个老农赶着羊走,他就跟着。老人问:你去哪里?他答:去你家。老人就说:走!

  总是这样,王以培认识的人,都是他偶然遇见的,然后他就听他们讲自己的人生故事,听他们讲这个小镇这个村落的过去。他遇见的人,都是底层平民,他走过的小镇、村落,在地图上几乎都找不到,也不见任何文字记载。而他走过的这些地方,也将全部沉入江底,永不复见。

  在江边的日子,本来就爱酒的王以培,变得更爱喝酒。每到一地,他和当地人喝上一顿,聊聊本地的各种传说。第二天一早起来,满街都是熟人,彼此问候“吃了么”。

  三峡深处,很多小镇子少有外人足迹。王以培这个北京来的教授,往往成为大家倾诉的对象,而他也总是乐意倾听。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他为遭受冤屈的老百姓写状子。

  去年,王以培在重庆奉节遇到一对捉蝌蚪的姐弟。拍罢照片,他跟他们回家,听说他们的姑夫受了工伤,老板拒绝赔偿。“我开始以为,我整不了什么大贪官,这样一件索赔的小事,总能解决吧。于是向他们保证,我一定帮忙。”

  回到北京,他动用了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关系,找记者、找律师,都不了了之。最后他找到自己的一个重庆籍学生,其家长在重庆是不小的官员。学生当时满口答应,后来却给王以培写了一封信,大意是,父母让他不要管这些闲事。

  王以培苦笑,终于发现,自己太天真了。他给那家人写了封信,承认自己实在无能为力,又寄去3000元钱。以后再去奉节,他不敢打听这家人的消息。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现实中的无力:“我就是拼了命跳到江里去,也没人理我。”

  后来,他又在北京接待过不少从三峡来的上访者。他只能请他们吃顿饭,最多再给买张回程的车票,仅此而已。

  “我不懂水利,也不懂经济,但真正在三峡行走,我才发现,过去坐在书斋中的关于建三峡电站的讨论,很多都毫无意义。”王以培谈起三峡总带点忧愁。他眼见移民背井离乡,到一个新的地方,有人没工作,没收入,有的孩子没学上;他做过大量调查,移民搬进的新房是贷款建的,补偿款根本不够建新房的费用。更何况,很多移民的补偿款都“缩水”了。

  “我不知道,这笔账该怎么算。我只能尽我所能,记录下他们的命运。”在新书《新田白水溪》里,王以培用了一章专门记录新田的几位老人,其中一位叫张仁合。

  张仁合,生于1915年。一生搬了十几次家,搬伤了,决心自己盖一座房子。他没钱,65岁那年,每天去公路上捡运输车漏下的水泥灰,5年捡了6吨,又去工地捡点废铁丝废木料,凭心中的“图纸”盖起了自己的房子。

  王以培形容那房子“像个山洞”,可老人很满意。他又偷偷告诉王以培自己活到90多岁的长寿秘方:香附、麦芽、介曲、木香、山楂、桑皮、肉桂、沉香等数十味中药,每样各一两,包治百病。他说,自己一直用这个方子,一生只得过两次病。他要王以培把这个方子带到中央,给全国人民治病。

  王以培当然不相信真有什么包治百病的“仙方”。但老人最后一句话让他动容。老人说,你一定要把信带到,医好病,给我一点儿钱,不要多,能送我孙子上学就够了。

  “新田白水溪,其实就是心田白水溪。”王以培指着自己的胸口说,“就是Heart(心)”。之所以要单独把新田古镇写成一本书,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居住着文天祥的后人。王以培始终认为,如果中国的古诗只能留下两句,就该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后人文素涵日复一日从江边担水,卖给镇上人家,一担一元钱。他没怎么读过书,甚至看不懂自己父亲的遗稿。王以培打开一看,记录的都是新田历史、掌故,以及文父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些正是王以培要做的工作。可惜因为年代久,有些字迹已无法辨识。王以培在文家住下,白天帮文素涵挑水,晚上,就着灯光整理文父的遗稿。

  以往的县志里,记录的多是地方官员的“政绩”。而《新田白水溪》里,人们第一次看到文素涵、张仁合这些普通小人物的命运。王以培想把这书献给所有三峡移民。他的前几本书,很受移民欢迎。有的移民甚至从广东新家打电话来买书。这一次,他把新书的价格定得很低,只有14元。他希望每个移民都能买得起。

  在新书发布会上,一个年轻记者问王以培,现在已是DV时代,你的这些文字和照片还有什么价值?王以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起佛教典籍中的一个故事:鹦鹉居住的山着火了,鹦鹉用翅膀蘸了水来灭火。天神说你这样做毫无意义,鹦鹉回答,我知道没有意义,但我还是要做。天神被感动了,就把火灭了。听完故事,记者无语。

  在新田挑水、在新疆放羊、在云南收谷子……王以培每到一地,都喜欢和农民一起劳动。他笑称自己是“最后的知青”。他对自己文学的要求是:有同情心,同情那些苦难的人。

  “我的手越来越粗糙,越来越熟悉木头和铁。这表面上看是劳动,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对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给他们什么,而是和他们一起承受苦难。”

  他常在课堂上讲这些观点。他从不在乎挣钱、职称之类的东西。在许多学生眼里,他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许多学生因此私下管他叫“圣人”。王以培主讲西方文学,学生们每次选课,必须在开选的第一时间上网点击,动作稍慢一些,名额就满了。

  他喜欢和学生分享从三峡带回的新鲜记忆。他在课堂上敲击着从三峡带回的石头,“听听吧,这都是你们久违的声音,自然的声音”。他看到学生眼里闪着光,然后,心满意足地开讲。

  他直言,人不能没有信仰。他认为所谓的“信仰”,未必和宗教沾边儿,可以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现在,他的理想是“白帝城”―――他把沉入江底的所有城镇统称为“白帝城”―――他自己,“不过是个朝圣者”。他已经计划好,要用一部长篇小说来做“白帝城”的终结。

  江边的日子,王以培常在那些废弃或日久失修的破屋子里过夜。开始,他曾提心吊胆,怕屋子突然坍塌。忽然有一夜,他发现自己不再害怕。因为,“把生命交付给一件值得的事,实在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