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9月2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有话就说
北京奔驰的前路并不平坦
2005年09月22日 00:01:40

程远

  克莱斯勒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莱索达,任职两周就匆匆赶到北京亮相,多少还是让局外人感到有点新奇。

  莱索达此行带来的礼单可谓不薄:集团战略投入3.5亿美元,使戴-克在中国的总投资达到15亿欧元;在北京奔驰新厂生产克莱斯勒300C。莱索达还声称“未来克莱斯勒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数量要达到现在的3倍
”。他说这是送给“新合资企业”北京奔驰的“中秋礼物”,北京控股和北京奔驰的人员个个喜形于色。

  近几年来,戴-克集团总是不断有“猛料”爆出,不时地让新闻界兴奋上一把,但是又“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这和戴-克一贯的作风不无关系。据笔者多年对戴-克举止的观察,印象是:多疑、自负和举棋不定。

  世界上比奔驰更为名贵的轿车品牌有的是,但在中国人心目中,却只有奔驰最能体现身份与地位,因为奔驰在上世纪70年代就做了中国的国宾车。中国很多私营企业家有钱后,第一个人生目标就是买一辆“大奔”坐。跨国公司如火如荼争相进入中国合资建厂,奔驰公司却安之若素,无动于衷。直到2002年,他们还表示“我们尚无在中国生产奔驰的计划”,陶醉于“在中国大陆的保有量已经有14万辆”。

  戴-克与北汽合资,实际上是被“拖”进来的。1985年北京吉普公司成立,但不久外方美国汽车公司就被克莱斯勒公司兼并了。1998年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重组”,戴-克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北京吉普的股东。

  不客气地说,北京吉普是让克莱斯勒和戴-克给耽误了。合资初期,作为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风头强劲,曾连续6年当选全国“最佳合资企业”,创下了产销8.5万辆的骄人业绩。上海大众建立“国产化共同体”的经验,追根溯源还是从北京吉普学去的。但克莱斯勒入主以后,对合资企业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十几年不投放一个新产品,任其自生自灭。切诺基年产量始终没有突破过1万辆,早在“七五”时期就形成的8万辆整车生产能力,至今也没有达到过,合资企业吃饭竟靠中方原来的老产品,简直匪夷所思!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后,经营状况不好,7年中股价下跌了50%,而且一直麻烦不断,全资子公司MASTE亏损7.7亿欧元,需要它投入两亿欧元救援,全球要召回130万辆问题车……可以说它是自顾不暇,更加顾不上北京吉普了。1998年起,北京吉普连续4年亏损,2002年合资期满前夕,人们甚至都在猜测合资是否还能继续。汽车合资的“壳”,被视为当今中国第一资源,多少中外企业梦寐以求而不可得,戴-克却全不把它当回事,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作为北京吉普主要技术来源,戴-克很长时间都举棋不定。2000年北京吉普董事会召开,续签了30年合资合同,总算投放了大切诺基,但这肯定不是一个能救北京吉普于水深火热中的产品。2002年引入三菱技术,生产帕杰罗速跑,挂三菱商标,授“中国大陆独家使用权”,随后又引进欧兰德,分明是一款SUV,却特别强调它“是一款轿车”。但是在戴-克抛售了三菱全部股票后,三菱与北京吉普的合作也走到了尽头。

  “我们尚无在中国生产奔驰的计划”的话音未了,2003年戴-克突然宣布将在中国生产奔驰E级和C级轿车,而且将上市日子都公布了。但是项目推进十分缓慢,谈判几乎功败垂成,动不动就以找“政府高级领导”威胁合作伙伴,笃定中国政府一定站在他们一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上市的日子一再延后,人们已经不知是相信好还是不信好。比较现代汽车,起步比戴-克晚得多,但仅“半年时间谈判”,便“当年出车”了,也的确后来居上了。如果现代也像戴-克一样总是举棋不定,拖到今天,北汽控股恐怕连和人谈判的资格都没了。

  就在大家等着瞧“国产奔驰”上市时,斜刺里却杀出了“克莱斯勒300C”。戴-克临阵变法也在人意料之中。中国政府今年推出的“整车特征”政策,无疑给奔驰出了个大难题:“本地生产”的奔驰轿车要不要“地产化”?主要总成“本地化”,车身还要打上当地合资企业的标记,消费者认不认账?不这样做,对不起,请按整车关税纳税,成本将比进口整车还要高,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两头落不着吗?

  回头看,戴-克决定在中国生产奔驰轿车,多少受了当时形势的左右。2002年、2003年两年,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井喷”,高档豪华车的销售尤其火爆;加之奥迪在中国越做越好,宝马也步其后尘在中国落地,奔驰不能不眼热。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不用说奥迪,就是说宝马是奔驰的竞争对手,他们准会跟你急。在他们看来,奔驰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现在不得不委曲求全承认宝马、奥迪是竞争对手,还要在人家后面追赶,对奔驰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

  戴-克说得很清楚,奔驰是在中国“组装生产”,就是说只搞组装,不搞地产化。中国市场上推出的新车,有多少是实实在在搞了地产化?掩耳盗铃组装的有多少?“地产化”,且不说消费者能不能接受,单说生产规模多大才合算?如果仅仅是两万辆,地产化成本肯定比进口贵,“本地化生产”的优势在那里?据说戴-克与同病相怜的企业,一同向国家有关部门“请愿”,要求网开一面,但遭到拒绝。“狸猫换太子”,口中喊生产奔驰轿车而放慢节奏,用克莱斯勒产品顶替,其广告效应应当不错。毕竟克莱斯勒产品地产化容易得多,况且北京吉普本来就在生产克莱斯勒的产品。

  北京汽车的发展,原来是寄厚望于北京吉普,有如上海大众之于上汽,但是它不仅没有带动北汽发展,反而成了拖累。北汽原本是全国第三大汽车企业,下面有北汽摩、北二汽、北内、北齿等一大批全国龙头企业。而上汽还是个“拖拉机汽车联营公司”,下面全是一批“弄堂小厂”。但是今天再看看两者的差距!如果不是福田的加入和北京现代的崛起,北汽集团也许早成了别人的子公司!

  戴-克在中国合资合作的不成功,并不由北京吉普始。最为典型的当数扬州亚星客车。亚星原是中国客车业的一颗明星,合资前其销量和利润曾一度比行业二、三、四、五名之和还多,被称为“孤独的冠军”。为谋求更大发展,1997年与奔驰合资,国家寄予极大希望,将全国客车底盘生产基地也定在这里。然而奔驰带来的却是其巴西联营公司的产品,而且由于种种原因,产品质量不高价格高,没有市场竞争力。奔驰的管理人员享受超高待遇,却不理“朝政”,反而指责中方企业“素质太差,管理落后,人员太多”,并以撤资相威胁。

  为挽留奔驰留在扬州,扬州市直接出面与奔驰谈判,2002年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不惜以行政手段划分产品经营范围,禁止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本地企业生产竞争产品;总经理位置不再轮换,由奔驰独家坐庄,甚至还承诺将来有机会时让奔驰将股份增至66.7%。但是企业不仅没能扭转颓势,而且是每况愈下,走到了末路。与奔驰合资成为亚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此外,戴-克与一汽商谈合资,持续了两年时间,终因一汽不接受消化掉“解放”、“红旗”两个自主品牌的要求,戴-克又不同意转让发动机技术而不欢而散。还有当年的“南方MPV”、北方奔驰技术引进项目,都是奔驰在中国合资合作的败笔,原因复杂,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戴-克并非是个容易相处的伙伴,在国际车业,临危抛弃三菱,与现代反目,有评论说它总是“急于吃掉自己的伙伴”,北京奔驰项目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项目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观察,还是不要过早表现出乐观为好。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