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9月2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迅速处理官煤勾结者原因何在
2005年09月22日 01:35:45

何向东

  2005年9月,湖南娄底市纪委和公安部门联手侦查一起官煤勾结案,初步查出新化县某副县长、矿管局长、煤炭局长等32名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在新化支华等3家煤矿参股总额159.5万元,共分得红利93.25万元。(《新京报》9月21日)

  虽是“初步查出”,可是对于这样一起官煤勾结案,却已经有了处理结果:查
出参股分红的32名官员,除4名涉嫌收受红包礼金的官员被免职立案侦查外,其他皆被免予处分。办案部门将其获得的红利全部没收,上缴财政,其股份统一委托,协议转让。

  按理说“初步查出”,是不该结案的,可是娄底市有关部门为何要急着对这些官煤勾结者处理呢?新闻中说,国务院办公厅曾对官商勾结下发9月22日前撤资的“最后通牒”,处理就是依此规定办理。

  原来如此!有人可能要问:这些官煤勾结者是“查出”的,而非“主动撤资”,怎么能适用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对其中28名当事者免予处分呢?

  仔细推敲一下国务院办公厅“最后通牒”的原文,便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在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请注意,这里并没有“主动撤出投资”的字样。所谓“最后通牒”要求“主动撤出投资”,只是一些人的想当然的理解。规定中只是说要“必须撤出投资”,并没有强调这种在限期前“撤出投资”的原因是“主动”还是“强制”。

  再来看娄底市这次查出的32名官煤勾结者,其红利被没收,所持股份被“统一委托,协议转让”。这显然是一种强制撤出投资的方式,但却赶在9月22日“最后通牒”到期前。这样,绝大多数人被“挽救”,免予处分。即使是这种“快处理”方式对28名官煤勾结者有故意放纵的嫌疑,但却是严格遵循着相关规定。

  恐怕这就是事件“初步查出”就紧急做出处理的原因所在。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