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9月2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重庆:财政为农民工培训埋单
2005年09月27日 00:02:05

本报记者 田文生

  “时代变了,农民打工也要先‘充电’呀!你看人家刘平,学了技术,就从‘蛇’变成‘龙’了,”在重庆市合川市,青年民工刘平的经历着实为当地人好好地洗了一次脑,“不学技术,出去就只能当‘棒棒军’或者‘擦鞋匠’。”

  去年,当地政府补贴近200元培训费,刘平得以在出去打工前,接受了3个月的缝纫培训
。有了一技之长的刘平到沿海找工作,只试用了3天,就被厂里录用。

  未经培训的同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先要经过数月的培训试用期,当刘平成为技术骨干,每月拿1500元“高薪”时,一同进厂的同伴才转正。

  作为全国劳务输出基地之一的重庆市,目前约有3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每年还要新增近20万人。虽然进城务工的重庆农民已经突破了600万人,但九成以上不具备专业技能,近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七成以上从事着简单的体力劳动。如何给这些农民找到工作、获得更高的工资,成了重庆市各级政府面临的大难题。

  重庆选择了财政为农民转移培训埋单的办法,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并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培训单位方式,吸引大中专学校参与培训工程,对农民进行数周到几个月不等的缝纫、家电、汽车维修等非农职业技能培训。2003年,市财政安排576万元专项资金,培训农民2.7万人,实现了2.4万人就业。

  当时,政府专门组织了农民巡教队,动员农民参加免费培训。起初动员很困难,但后来制定了一个政策,来培训的,免费吃一顿午餐还发10元钱。慢慢地农民们开始动心了。后来,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找工作容易多了,工资也上涨了。

  2004年,该市安排资金470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0.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4万人。

  统计数据清晰地描述出培训的效果:2004年,重庆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有621.1万人,打工收入305亿元,占全市农村经济总量的34.5%,人均务工收入1255元;而在2003年,全市农村劳务收入265亿元,占全市农村经济总量的33%。

  今年,该项举措再次得到深化,该市安排资金7100万元,拟培训农村劳动力2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农民转移培训将进一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重庆市还创造性地公开招标农民工培训学校,择优确定了406家定点培训机构,把培训和就业结合起来,着力开展订单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工还可以获得国家劳动技能鉴定证书,目前,经过培训的技术型农民工已形成“重庆师傅”、“石龙技工”、“富侨保健”、“重庆月嫂”等多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