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0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普鲁斯特问卷只在网上说
2005年10月09日 04:11:57

张晨

 
三分钟的心灵旅行

  27岁的柳芳是个内向的女生,没事的时候最爱发呆,热爱古典音乐讨厌流行歌曲,没有恋爱史甚至没有可以交心的好朋友,并不喜欢现在这份工作的她,志向是考心理学的研究生。

  这个旁人看来有些木讷的女生,最近迷上了《普鲁斯特问卷》。现在,每当她碰到新朋友,都会下意识地问:“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她看来是了解别人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柳芳的许多问题都来自最近在网上流行的《普鲁斯特问卷》,这个著名的问卷曾是法国沙龙中的流行游戏,经《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回答后,名声大噪。直到现在,法国著名的《名利场》杂志每期都会刊登一个人的问卷答案。

  问卷由一系列简单的问题组成,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13岁的普鲁斯特和20岁的普鲁斯特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13岁的普鲁斯特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和妈妈分开”;他在“现实生活中最喜欢的女英雄”是“那种颇有天分却过着普通生活的女人”;“最欣赏的男性品质”是“智慧、有道德感”、“最欣赏的女性品质”是“温柔、自然、智慧”;时隔7年,20岁的普鲁斯特“最欣赏的男性品质”是“有着女性的迷人气质”;“最欣赏的女性品质”是“有着男人的美德,在友谊中率直”。

  由于他的经典答案,后人也将这份问卷命名为“Proust Questionnaire”(普鲁斯特问卷)。目前最常见的《普鲁斯特问卷》一共有26个问题。

  柳芳在第一次接触这个问卷时就被吸引了,看似简单的问题以前却从未问过自己。吞吞吐吐地做完了问卷,柳芳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像预想的那样了解自己,比如在回答“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掌握的技巧很多,拥有的才华很少;在回答“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是……”,她发现自己居然不能免俗地填上了“呵呵”;在回答“你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时,她发现原来自己得到的快乐很多……

  “做一次问卷的过程就是一个叩问自己心灵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柳芳感叹道,“做这个问卷并不需要很多时间,闲下来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回答,就当是个三分钟的心灵旅行。”

  了解自己,也让别人了解自己

  现在,《普鲁斯特问卷》也成了各界名人爱好的游戏,很多记者在采访重要人物的时候也将它设计成了自己采访提纲的一部分。

  柯达大中华区总裁叶莺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最希望拥有的才华是仁心;最珍惜的财产是一颗不死的心;问到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她的回答是“突然―――这个东西不应该有什么前奏曲”;问到希望让什么重现,她觉得不现实,并表示放弃这个权利,要选择新的景象。

  雅虎中国区前任总裁周鸿一谈到对自己外表的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太胖了”。

  低调的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说,最理想的快乐是“身在互信、互重、互爱的世界”,被问到“在世的人中,你最轻视的是谁”时说,“没有一个人是我该轻视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眼中的宝贝。我们会努力让同胞们都做有用的人。”

  大二学生任冰冰喜欢经常挂在网上看别人的博客,初次结识到《普鲁斯特问卷》是在一个她经常去逛的BLOG里面,“以前都是看那些比我大的人写学习工作中的事情,直到看到他的普鲁斯特问卷才算是真正了解他们。”

  的确,《普鲁斯特问卷》里的普通问题常常泄露了一个人的心灵秘密,他的追求、喜好甚至生命观都通过这份问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现在任冰冰在结识新同学的时候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聊完无常的天气、问完对方是哪里人后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可以进行口头的普鲁斯特问卷,他们都很愿意回答这些没有恶意的问题”。

  “在回答中我更了解我周围的同学了,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期待、他们最爱的人和东西,甚至还有他们过去的一些难过的事,在答案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更加丰满的人。”任冰冰说,“当然,我也会告诉他们我的答案。”

  “我常去的那家理发店,给人洗头发的小丽的梦想是拥有一家自己的发型沙龙,我们小区门口卖湖南米粉的阿姨希望今年春节儿子能带回来个女朋友,睡我上铺的路伊最喜欢轮船旅行。”任冰冰说,“还有,路伊暗恋的隔壁班班长喜欢直发的女孩子!”

  任冰冰和好朋友刘小林的最初相识就是一次《普鲁斯特问卷》的回答过程,问完之后,她们发现彼此的爱好很相似,都希望自己拥有让自己和身边人快乐的能力,都重视亲人和朋友……而后的交往中,也证明了她们的确是无话不说的死党。

  “很多人常常觉得自己孤单,那是因为不了解自己,也不愿别人来了解自己,一个没有朋友的心灵无论过着怎样热闹的生活,终究还是孤单的。”任冰冰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多样的回答呈现价值多元化

  阅读普鲁斯特问卷最有趣的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的答案却相差甚远;同样的问题,一个人此时与彼时的答案也大相径庭。

  比如,“你认为哪种品德是被过高地评估的?”

  形形色色的答案如下:勤奋;能力强;诚实;节俭;孝亲;对人的容忍力;可能是智力吧,觉得我聪明;做好本职工作;良知;没概念。

  柳芳奇怪为什么很多问卷中人们开始鄙视“勤奋”和“做好本职工作”这样的品德,柳芳的妈妈是一所学校高中的优秀物理教师,勤奋工作的妈妈年年都是“三八红旗手”,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常是妈妈工作汇报中最重要的观点。

  而同时,“诚实”、“节俭”、“忍让”、“孝顺”这些传统美德也受到了挑战。而这些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柳芳不知道。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敬佩谁”的问题中很多人认为这个世界缺乏英雄,无法给出答案;

  “最希望拥有的才华”中也不再是上世纪流行的写文章和吹口琴之类,更多的人想拥有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自如地和不同的人周旋”……

  柳芳经常关注的一个名为“夜色”的人每隔一周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自己新的答案,每次都有或大或小的不同。夜色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心境的奴隶,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改变,怎样改变,而我在这里能够看到自己变化的轨迹。”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家佘双好教授说:“每个时代都有主流价值观,不同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价值观上发生差异是很正常的。”

  “在信息相对封闭,社会流动平缓的年代,人们接受的思想观念比较单一,那个年代的人把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看得很重。而在转型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向多元化转变。”他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李斯曼在研究中发现,美国各大历史时期的主流人格都大相径庭。农业社会的人思想观念保守,相信组织和亲情;到了清教徒时代,保守的思想观念让位于个人主义,人们看重自己在工作中创造的价值;再后来,价值观多元,甚至也有“跨掉的一代”。

  “在中国也一样,一个大家庭里,保守的奶奶、敬业的爸爸和超女时代想唱就唱的年轻人,价值观自然不同。”佘教授说,“现在的孩子对信息变化非常敏感、注重感官和情绪的满足。”

  “这个问卷中的问题恰好是中国转型期的变化在青少年价值观上的折射。”他说,“必须看到,问卷并不代表一切,很多青少年可能表面上奉行和主流价值观念相差甚远的观念,但这可能只是他们处于青年时代的一种反抗,内心并不是真的那么想。”

  “让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理念的自由,也是民主社会的一大标志。”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陈俊峻这样认为。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