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中国影
协主办的纪念赵丹诞辰90周年座谈会,于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上,秦怡、于蓝、王晓棠、黄宗江、田华、于洋、谢铁骊等老艺术家以及赵丹的女儿赵青、儿子赵劲,共同回忆了赵丹饱经风霜的生活,赵丹对生活的乐观,对电影的执著。
“大家手挽手,共赴国难”有赵丹
60多年过去了,已是白发苍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还记得当年第一次看到电影《十字街头》时感受到的强烈冲击。1937年上海沦陷后,16岁的秦怡辗转逃难到重庆,在中华剧艺社看到《十字街头》。秦怡说:“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赵丹他们演的普通年轻人,还是那么乐观,还是有自己的希望。这让我相信,只要大家能相互信任,树立起共同的目标,人就会坚强,前途就会光明。就像《十字街头》结尾那样,大家手挽手,共赴国难。”
《十字街头》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国难当头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面临的种种困境。几个月后,主演赵丹、白杨,与电影中几个年轻人手挽手奔赴抗日前线一样,撤离了上海,奔赴抗战前线。
《十字街头》公映不久,赵丹主演的另一部影片《马路天使》把镜头对准都市贫民日常生活―――以吹鼓手小陈为代表的贫穷青年们为自由、爱情和幸福,不屈不挠地抗争。这部电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散发出动人心魄的力量,被法国著名电影史家萨杜尔称作“新现实主义的先驱”和“中国电影的光荣”。
在赵丹一生参演的40多部电影中,抗战题材占多数。和那个时代和赵丹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连串的名字:郑君里、章泯、金山、田汉、白杨、谢添、金焰……这些著名的中国电影人,当时的热血青年,电影就是他们向侵略者抗争的武器。
“赵丹让聂耳在银幕上再生”
在聂耳逝世24年后的1959年,赵丹在影片《聂耳》中,饰演被称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影片公映后,观众惊呼:“聂耳在银幕上再生!”
在《聂耳》中和赵丹有过默契合作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回忆说:“我和赵丹相识已经40多年,作为一名电影艺术家,像他那样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等那么多完美的艺术形象,具有那么多方面造诣和修养的,在中国电影史上少见。”
在赵丹主演的《乡愁》的片尾,男主角梅华在日本侵略者燃起的火光中大喊:“中国的民族精神在哪里呢?中国的青年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聂耳和赵丹用自己的青春回答了。赵丹和那一代电影人的青春,都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有声电影的初级阶段,黑白片,蒙太奇粗陋,没有特效,没有电脑制作,却满怀爱国的一腔热血。在那个时代,赵丹和他的同仁拍出了几十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影片,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也给今天的我们,中国电影的百年,留下不朽华章。
赵丹一生的历史,也是中国电影、话剧的发展史。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赵丹那样,与中国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大师都有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里,两次入狱,上过特务的黑名单,也出席过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连任3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主演的电影《武训传》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性大规模文化思想批判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他对我们的文艺事业一直怀着火一样的热情!”张瑞芳说。
“赵丹是第一个敢讲真话的人”
“大起大落有奇福,两度囹圄鬓尚乌。酸甜苦辣极变化,地狱天堂索艺珠。”在这首写给自己的打油诗里,赵丹自嘲地为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1980年9月,病危中的赵丹在病床上和胡乔木长谈。他的一番肺腑之言被整理为《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一文,在他去世前两天,即1980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曹禺说,读了赵丹的短文后,联想起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他对文艺发展前途的热切盼望,点燃起每个人心中的火焰。巴金说:“赵丹是第一个敢讲真话的人”。赵丹的女儿赵青说:赵丹最爱演喜剧,但赵丹的生活却是一场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悲剧。
从18岁到65岁,赵丹拍摄过40多部电影、主演和导演过60多台话剧,与作家老舍比肩并称为“人民艺术家”。赵丹一生创造了数以百计的艺术形象,而最为杰出的艺术形象则是他自己――永远快乐的阿丹。
在纪念赵丹诞辰90周年之际,赵丹铜像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揭幕;中央电视台重播赵丹的代表作和最新摄制的大型艺术纪录片《一个为银幕而生的演员―――赵丹》,并正紧锣密鼓地准备把赵丹生平首度以电视剧的形式搬上荧屏;同时,赵丹的《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两书重新修订再版……这一切都证明:赵丹没有过时,他不曾被过往的浪涛淹没;相反,赵丹属于未来,在艺品和人品两方面,赵丹都是表演艺术的永远的典范。
吴祖光曾说,赵丹永远是最年轻的,他是永恒青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