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0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美国陆续迈入航天大国行列,“太空文化”风靡欧美:太空服饰争奇斗艳,“太空步”热舞街头,《月之暗面》盘踞唱片排行榜700余周创下流行音乐史奇迹,太空影视作品轮番斗法……“太空文化”延续着人们对天外世界的无穷想像,及因之而来的心灵快感。
“神六”飞天能否引发新一轮太空文化热
2005年10月17日 02:37:27

本报记者 文静

  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许,伴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胜利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国人的情绪被再次点燃。连日来,关于“神六”的报道连篇累牍,角度更迭,深度渐进,大至研发技术,小至宇航员们在太空环境里的吃喝拉撒睡,都成为百姓的热点谈资。

  “到太空去!”伴随着每一个人长大的关于天穹的梦想与情结,随着“神六”成功飞天,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最佳宣泄渠道。

  在人们为关乎“神六”的一切欢欣鼓舞或津津乐道的同时,似乎有理由开始另一番憧憬:上世纪60年代风靡欧美的“太空热”,会否在我们的身边引发?中国特色的“太空时代风尚”,来了吗?

  先于我们实现太空梦想的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其“太空文化”曾经辉煌一时。

  1957年10月4日,随着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步入太空时代。随之而来的太空热把“太空文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音乐到影视到服装服饰到商业广告,“太空”成为大众文化中一个极富个性的符号。

  这个符号,在消费文化极度发达的美国,被发挥到极至。

  20世纪60年代,平克?佛洛伊德乐队以迷幻风格和空朦的太空音乐色彩屹立于摇滚舞台。1973年发行的专辑《月之暗面》,把这种超现实的太空音乐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尽管这张专辑中的歌曲与太空并无多少联系,但该专辑的名称和乐曲的风格,却进一步强化了平克?佛洛伊德乐队作为太空音乐先驱的形象。该专辑在公告牌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上,不可思议地停留了741周,创了音乐史上的奇迹。直至今天,它都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摇滚专辑之一。

  太空为好莱坞创造奇迹。1968年春天,划时代的太空电影《2001:太空奥德赛》上演,故事从一支太空探险队在月球上发现了埋在地底的外星人废弃物开始。一艘太空船被派往木星探查究竟,其间太空船被电脑Hal9000控制,邪恶电脑还企图杀害主人,遂展开人机大斗法的故事,带出人类与科技的复杂关系。该影片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让好莱坞看到了太空电影巨大的经济效应。1977年,著名导演卢卡斯执导的电影《星球大战》再次见证了太空影片的巨大吸引力,它不仅挽救了每况愈下的好莱坞电影市场,而且开创了高科技太空电影的新时代。

  太空给时装设计大师以灵感。时装设计师Andre Courreges就是从美苏当年的超级太空竞赛和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那一步中得来灵感,1965年发表“SpaceAge Collection”,带动太空装的潮流:象征星际银河的银色和金色、模仿太空装的科技布料、几何图形的剪裁,构成“Space Look”的基本元素。事实上,这种元素在当代的时装设计领域依然走俏,比如,D&G在2003年秋冬系列中,运用了大量的合成塑胶质感,来反映上世纪60年代人们对太空的期待与幻想,女性俏扮迷人的模样,将年代的狂妄与野性完全展露。

  太空也在商业广告中发威。1996年,百事可乐首开太空广告先河,耗资500万美元拍摄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广告片。在广告中俄罗斯宇航员将一个百事可乐罐投入“和平号”空间站外面的轨道中,这一广告成功塑造了百事公司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空间”的形象。2001年,当俄罗斯的质子火箭把为国际太空站制造的起居舱送入太空之时,人们发现餐饮公司必胜客的徽标赫然出现在运载火箭的两侧,随着火箭进入太空。与此同时,必胜客公司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特制的“太空薄饼”也上了天。

  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的太空文化产业进展得热热闹闹相比,中国本土太空文化的繁育氛围,似乎显得萧条了一点点。

  从2003年“神五”升空至今,只有反映我国航天事业的大型全景式纪录片《撼天记》和电视剧《中国轨道》等为数极少的影视作品与大众见面,中国媒体对航天领域的报道基本局限在事件的报道范围内。而随着“神六”的发射成功,中国越来越需要一部真正震撼人心、史诗般的纪实作品来凝聚起民族的力量。

  当年,著名导演冯小宁在“神五”发射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影视题材的“太空热”即将出现,而且,他自己也正在为这类题材进行创作准备。但冯小宁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他想跟风“航天热”,作品面世,那起码是几年后的事。

  在美国炒得火热的“私人太空探险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又如何?美国太空探险公司大中华地区代理蒋方认为,“神六”升空,将在中国引发太空热。因为,遨游太空是人类永久的渴望。蒋方预测,普通人去太空的梦想,不久就会有实现的可能。“2008年前,我们将送一个中国人去太空旅游!”

  蒋方说,他们将在未来3~5年,烧钱培育中国市场,成熟的市场,将可能在5~10年后出现。本月20日,乘着“神六”上天引发的太空热潮,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总裁安德森及第三位私人太空游客奥尔森将来京“现身说法”。蒋方笑称:“我希望做太空游的先驱,而不是先烈。”

  但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太空文化”尚需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

  天文爱好者、时评家李方认为,中国不会由于“神五”、“神六”升空,而在未来出现类似于20世纪中期美国太空消费文化热潮。他说,出现商业文化消费热潮必然需要商业利益的推动。无论是“神五”还是“神六”,都是我国基于科学探索的研究,没有太多的商业运作和商业前景,与文化消费路数不符合。

  李方还认为,20世纪中期的太空热,是美苏争霸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美国把太空文化因素注入消费后,无论是对处在冷战期间的美国航天事业发展,还是对作为美国国际政策支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重塑,产生了很多作用。

  著名社会学者周孝正则认为,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文化产业开发,可以首先在旅游业开始第一步尝试。比如,用相对国际价格便宜的价格来推广太空旅游业务,使私人太空游高调进入国际市场揽客。

  从事舆论传播研究的学者喻国明这样理解“神六”飞天背后的文化意义,“开阔国人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改变文化内涵式发展的心态,激发创造性的文化氛围”。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