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0月2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注重内涵 以创新求跨越
中国科大不靠规模创一流
2005年10月29日 03:39:27

本报记者 黄勇 通讯员 洪孟良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坚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办学方针,注重内涵发展,在建精品大学、办精英教育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不以培养样本数量取胜

  “整个高等教育界应该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每所学校都要有适合校情的合理定位,定位决定了办学规模。”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认为:“适当扩大招生规模是时代的需求,但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必千篇一律。科大办的是‘精品’大学,不求大而全,给学生提供的是‘精英’教育,不以培养样本的数量取胜,因此,从1999年以来,每年的招生数一直保持在1860名左右,学校希望以相对充分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拔尖的创新型人才。”

  基于“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近年来,科大出台一系列政策,实施个性化学习方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度、自主选择院系专业、自主选择修学年限,真正做到“我喜欢,我选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2000年起,科大还在高校中率先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开设探究式研讨班,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培养基地,将学生进本校或中科院所属院所实验室、课题组从事科研活动纳入本科生的正常教学之中。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的高年级学生,要完成撰写开题报告、设计工作进度、自主研究、结题报告等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在毕业前就经历完整的科研实战锻炼。目前每年实施的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近700项,每届本科生约有45%的同学参加该计划项目。

  据了解,中国科大每年的毕业生中有70%~80%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毕业生中已有34人当选“两院”院士,是国内高校同期毕业生中当选人数最多的;36岁的胡伟武驱动“龙芯”,39岁的少年班毕业生张亚勤出任微软全球副总裁,36岁的邓中翰让“星光中国芯”走向世界,34岁的潘建伟以“六个首次”享誉世界物理学界,32岁的“原子的‘上帝’”段路明以“段-郭界限”等一系列创新成就行走世界量子科学领域最前沿……科大的年轻才俊们在国际学术等领域里做了众多开创性工作。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大学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上达到国际一流,但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若干学科在教学、科研方面达到一流水准。”这是朱清时校长经常讲的一句话。“因此,在学科建设方面,科大不搞大而全,也不平均用力,而是集中人财物力,通过凝炼学科目标,强化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

  该校以筹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为契机,发挥结构分析、选键化学、量子信息、结构生物学和原子分子物理等多学科力量交叉的优势,在单分子科学领域和量子通讯领域的关键性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突破。侯建国、杨金龙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确定了C60单分子的吸附取向,使我国单分子物理化学水平进入国际一流。潘建伟教授的研究团队在量子通讯研究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多粒子纠缠态研究领域成功超越了美、法和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进入国际领先水平。其成果被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理学会评为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

  火灾科学是中国科大的特色学科之一,这些年里,该校大力扶植“火灾安全与防治工程”这一新兴学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该学科从理论研究、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广泛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北京奥运场馆、中央电视台、布达拉宫等大型建筑的火灾安全监控工程。

  近年来,中国科大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集中力量,选准突破口,还在纳米材料制备、火灾防治、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若干重要学科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原创性成果,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每年在国际上发表科技论文及被引用情况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人均发表论文数全国高校第一,其中在高影响因子等级区域发表论文数连续位居全国高校首位。由“两院”院士投票选出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中,中国科大的成果连续两年进入,是国内高校中的“惟一”。

  巧借智力,共建科教联盟

  “科大注重内涵发展,但也十分注意外延的‘扩展’,只不过我们‘扩展’的是‘虚拟外延’。我们正在与经受了知识创新工程洗礼的中科院研究所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科教联盟。”中科院党组成员、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说:“‘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是科大的又一个办学方针,也是科大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

  中国科技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益于教育与科研的密切结合。“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即集中全院资源和力量支持科大,实行研究所与科大院系对口合作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在中科院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国科大已与近百个国家级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立学科专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共同申请重大课题,组织科技攻关,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互聘高级学者,互相开放实验基地等资源,进一步全面推进与研究院所的高水平、高层次的实质性合作。

  在“所系结合”的大框架下,中科大已聘请杨国祯、龚惠兴、李国杰等15位中科院院士和中科院有关研究所所长担任院系领导,140多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仅2004年一年,学校与研究所合作的在研项目就有142项,其中国家863、973重大项目,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0项;派往中科院各研究院所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学生超过200人,做毕业论文的190人,实习的达380人,为中科院各研究所代培研究生890人,推荐免试生150人。

  中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许武说:“研究所的优势在于研究领域的精深、研究条件的优越,大学的优势在于年轻人才多、学科综合交叉能力强,双方的紧密结合带来的是互惠双赢,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符合教育必须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内在发展规律的,也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了一条新路。”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