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1月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墙(图)
2005年11月02日 03:17:32

摄影•写文 梁辰

  拍下这些有关“墙”的主题并非出自多么复杂的动机。它们或是恰巧出现在我离开某个新闻现场的途中,或是诞生于那个平常的假日午后与无所事事的黄昏,总之都是出其不意,偶然得之。

  但当这些曾经击中我的时光碎片叠加在一起时,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了凡俗琐碎生活中的隐喻与见证。

  有感而发,更多的时候我愿意诉诸影像,因为对我而言,有太多的感受和体验根本无法用文字来表述。不久前过世的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说,摄影为世界设立了一种长期的看客关系,它扯平了所有事件的意义。一张照片并不仅仅是某一事物与摄影者偶然相遇的结果。拍照本身就是一个事件,一个有着越来越多独断权力的事件―――要影响、介入或是漠视眼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那么以下这些有“我”介入的瞬间,表面看来是有些凌乱的:其中的人物大多没有确切的身份和姓名,他们甚至互不相干,也正因如此,可以被理解为这个社会中任意的你、我、他。在我们周围,或远或近、或长或短地都环绕着那所谓“屏障帷幕之物”―――墙。

  有形的墙,无形的墙,我们置身其中,又都置身其外。

  北京望京新城,妇女们三三两两走过一段正在施工的围墙,墙内杂草丛生,墙外高楼鳞次栉比。在这个韩国人很多的社区,随处可见韩文招牌,随时能听见打扮入时的姑娘用韩语交谈。1992年,政府开始着手规划望京地区,望京新城就成了当时北京为数不多的小区之一,当初的计划是将其发展成高档住宅区,谁知时过境迁,它现在却成了各个阶层混杂的社区。照片中那道木板堆积的屏障截断了高高在上的大楼和匆忙赶路的行人。她们是恰巧路过此地吗?与围墙之外的摩天大厦有无关系?会不会一念之间想到大楼里的住户?楼上的人又是否在不经意间瞥见了她们……人与楼、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一道废弃的围墙变成了一道耐人寻味的哲学命题。

  每年一届的迷笛摇滚音乐节今年首次落户北京海淀公园,在这个中国“朋克”们的大日子里,他们全副武装,结伴而行,打起“跟一切不平等死磕”的横幅,为台上激情的表演者呐喊助威,直到声嘶力竭。“朋克”是1970年代英国经济危机的产物,“反叛”是它与生俱来的本性。1970年代,日益衰落的英国面临经济危机,人们面对现状无能为力,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朋克音乐正反映了当时的青少年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甚至绝望的心情。他们愤怒地批评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是用那种大喊大叫、古怪的形象和疯狂的舞台行为表现出来。著名摇滚乐队“滚石”的吉他手凯思?理查德说,“在朋克中,音乐似乎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想恶心什么人”。眼前这些中国的“朋克”们,他们挥舞着攥紧的拳头,肆意地将他们感觉到的“帷幕之墙”踩在脚下,而在其中我又分明见到了不少矫揉造作的面孔。在他们的内心,或许会更加认同诗人舒婷的说法“我无法反抗墙,只有反抗的愿望。”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法国驻华使馆门前,申请签证的人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排好了队伍等待那个结果。作为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公民,海外华人的足迹早已不局限于单纯的投资、经商和投亲访友,务工、旅游、求学、文化交流等渠道正空前畅通。据统计,2004年有2200万中国人走出国门,这是25年前的100倍。中国人在国际上愈来愈活跃的身影引来了注目,风险也在同步增加,绑架、扣留、车祸、恐怖袭击、劳务纠纷、非法移民……这些词语,越来越被海外的中国公民所熟悉,也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巨大阴影。但怀揣理想的人们总会义无返顾,踏上飞往异域他乡的铁鸟舷梯,历尽千山万水也要去找寻心中的那个梦。八月的北京,艳阳翠柏,影影绰绰,身后的铁丝栅栏会是他们通往异国之梦的屏障么?

  北京朝阳公园金台艺术馆,身着便服的国人被西装革履的洋人们团团围住,形成一道天然的人墙。他是谁?为什么受到如此礼遇?他们在谈论些什么呢?置身楼上的我对此一无所知,只有按下手中的快门,记录下这谜团一般的时刻,再把这些疑问展示给观者。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内,商贩靠着一块木板,那也是一道屏障,关于时空的屏障―――将古老的散发着脉脉温情的货品与当下的现实相阻隔。而墙两端的事物又梦境般地统一于同一影像之中,这就具有了超现实意味。桑塔格说,超现实主义深深根植于摄影业的精神之中:根植于它创造一个复制的世界。创造一个二手的、更为狭窄但比直观现象看起来更富戏剧性的现实。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城市里的人们在自行车、小轿车、高楼大厦、施工工地围合而成的屏障里机械地穿梭游走,互不相干,各行其是,就像孩子们手中把玩的电动模型;墙面上涂抹的各种标语、符号总会透露当事人的心境。布拉格有一道代表自由与解放的“列侬墙”,上面写满了年轻人说不尽的愤怒与绝望。虽然色彩与墙体终将斑驳陆离,但痕迹依稀存留于残垣断壁之上,讲述着那些往事和记忆;拾荒者倚靠着别人家年代久远的水泥墙,尽情享受午后暖人的阳光,此时此刻似乎没有人比他更加惬意;小狗Tony紧跟着主人的脚步,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墙壁上挂着一点橙色的灯光,融化了藏在它心底的那块奶糖。

  墙无处不在―――在小路上、在池塘边、在空气中、在你我之间,墙变化万千―――是屏障、是距离、是靠椅、也是一连串的记忆。有人的地方就有墙。人面对墙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为了便捷拆墙,有的出于安全建墙,还有的干脆在墙上开一个窗,借机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

  关于墙和墙的故事,可看的比可说的更精彩。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海淀公园
▲北京昌平区瓦窑村
▲山西平遥 ▲北京金台艺术馆
▲北京望京新城 ▲北京朝阳区新街大院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