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1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解禁柴油车呼声渐高,前途未卜
2005年11月10日 00:03:43

刘鹏

  在海外市场上焦头烂额的德尔福,正在把目光投向越来越热的柴油车领域。11月1日德尔福宣布,正式启动中国柴油车售后服务市场战略,并将在广东设立首家柴油车售后服务中心。德尔福柴油售后市场全球总经理麦克?瑞恩直言不讳:“柴油车在未来10年内是汽车售后市场最大的商机之一,德尔福看好中国的柴油车市场。随着
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柴油车肯定会得到快速发展。”

  正在全球市场收缩战线的德尔福,为何单单选择在中国柴油车市场突围?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柴油发动机技术在载重车领域日渐饱和之后,却又在乘用车市场呈现快速崛起势头。拥有领先的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大众集团,在2002年就在中国市场动手推广其柴油车产品。2002年,一汽大众销售柴油轿车仅1018辆;2003年,销售柴油轿车5042辆,销量同比增长395%;2004年,销售柴油轿车15269辆,销量同比增长199%,已占到捷达轿车全年销量的十分之一;到今年前8个月,一汽大众已销售柴油轿车11847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尽管柴油车技术正在日渐成熟,但想寻求更大的发展,还需要突破国家政策法规、配套措施建设等一系列难题。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油荒以及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让柴油车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刘峥,曾从事柴油发动机技术研究33年之久,他明确表示:“在我国当前能源、环保、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条件下,适当发展现代柴油乘用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目前正是推出这种车型最好的契机。”“目前全球能源形势严峻、国家发改委发展计划里提出提倡用新型柴油车、以及汽车厂家柴油车技术成熟”,在他看来,这三方面的利好消息,促成了柴油车发展千载难逢的良机。

  同时刘峥还指出,现在推广柴油乘用车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有利于未来汽油和柴油合适的供应比例。“现在全球市场上汽油车与柴油车的比例接近3∶1,而以目前的发展速度看,这一比例有可能继续提高。目前我国的汽油车与柴油车的比例也接近3∶1,但这是在我国没有发展柴油乘用车的前提下。我国的乘用车发展速度最快,产量最多,载重车市场则已接近饱和状态。换句话说,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汽车保有量绝大部分增加在汽油车上,这一比例会达到5∶1、6∶1甚至更高。因此,适当发展柴油轿车,才能维持与世界发展同步的比例。”

  中国环保记者协会秘书长杨明森认为,“柴油轿车与同等排量的汽油车相比,能够节油30%以上,在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其经济性显得尤为突出。在环保方面,柴油轿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汽油轿车低30%~45%,对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温室气体的承诺是巨大的支持。”他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摒弃对柴油车‘一刀切’的限制政策,在不放松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对节能环保的柴油车尽快开禁”。

  杨明森分析:“从排放的五个主要化学物质来看,二氧化碳排放比汽油机少40%,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比汽油机少10%,但在启动和怠速时,颗粒排放物高于汽油机,然而颗粒物的超标排放正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大敌,也是环保部门长期担心柴油轿车不能达到现行环保标准的最主要因素。”

  杨明森所提到的排放标准颗粒物超标,也一直是柴油机在排放上的缺陷为人诟病。据介绍,国际上提高柴油环保标准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欧洲国家从1989年开始就越来越多地采用技术有效解决可能面临的环保问题,例如采用尾气处理器(柴油尾气用氧化催化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一氧化碳50%,减少微小颗粒物35%。同时,为了不断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增压中冷技术、微粒捕集器、催化净化装置应运而生。虽然柴油机的排气后处理技术比汽油机困难,但是国外在微颗粒过滤及其再生技术与氮氧化物催化还原技术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足以适应未来欧IV排放法规的要求。

  事实上,尽管柴油车技术近年来一直不断更新换代,但在中国市场想取得长足的进步还有赖于其他的决定因素。首先柴油发动机在排放颗粒物与汽油机及其他能源技术相比,仍然较高,而在我国许多的大中型城市,空气中来自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问题同样严重,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政府部门犹豫再三,不肯下决心、花大力气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国内石化企业的柴油供应不足则是柴油车发展所需要突破的另一瓶颈。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柴油供应已处于紧张状态,部分地区的车辆甚至一周只能加两次柴油。要保证柴油车迅速推广,不仅需要大幅度提高柴油供应,还需要提高柴油质量,以保证柴油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造设备,增加柴油供应,这对于石化企业来说,将是一笔不菲的投入,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因此石化企业对柴油车一直处于观望的状态。

  柴油发动机技术在欧洲发展时间较长,因此大部分先进技术掌握在欧系企业手中,而美系、日系企业时下则在力推其研发时间较长的混合动力车技术。由于各个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不同,尽管多年来,大众等欧系企业一直多方奔走,试图为柴油车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仍显得孤掌难鸣。想要在国内全面推广柴油车,来自企业的动力并不充足。同时,有专家指出,柴油发动机尽管节油效果明显强于汽油机,但“不能忽视其他对消费者重要的价值因素”,例如柴油机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柴油车与汽油车相比,价格相对高;柴油发动机系统较汽油机复杂,因此无法回避后续维修成本的相应提升的问题。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