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1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与病魔搏斗 让学生成才
――记西部“教坛保尔”张学成
2005年11月10日 03:25:31

本报记者 狄多华

  34年从教生涯中,张学成视按时给学生上课为天职,从不迟到。惟有一次例外。

  那是1977年的春天。一场大雪过后,张学成家通往学校的十里羊肠小道早已被半尺厚的积雪封得严严实实。

  一段常人只需1个多小时走完的山路,夫妻俩搀扶着走了足足5个多小时。赶到学校时,虽然迟到了,教室也只有两三个学生
,但张学成还是认认真真地上完了那堂课。

  34年间,究竟有多少次被学生抬进教室上课,又有多少次被学生流着泪请下讲台,连张学成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52年前,张学成出生在甘肃省国扶贫困县镇原县条件最为艰苦的殷家城乡梨园子村。1971年10月,年仅18岁的张学成受聘为本乡民办教师。仅仅5个月后,不幸突然降临,一次普通的静脉注射,导致他下身瘫痪。

  为了减少痛苦和节约时间,张学成自带干粮住在学校,每周只回一次家,星期一凌晨鸡一叫就动身返校,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可病痛对他的考验太多太多。1993年,张学成的左腿在烤电治疗时发生意外,造成大面积烧伤。还没痊愈的他强忍灼痛返回学校。1996年,张学成的左脚脚跟不幸感染,做了植皮手术,无法独立往返学校,每周只能让妻子牵着毛驴接送。1998年的秋季,他又被医生告知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张学成一边与病魔搏斗,一边坚持他的教学工作。

  1998年冬天,张学成的病情越来越重,已没有力气跨进教室,只好让学生将他抬进教室,扶上讲台,然后趴在课桌上讲课,手扳着黑板沿儿写字。

  山道弯弯,挡不住张学成播撒知识种子的脚步。他的心中信念坚定:要让山里的孩子多学文化,多长知识。

  在教学工作上,他一贯坚持“两好两认真”,即精心备好课、扎实上好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搞好课外辅导。由于学校地处大山深处,缺少教学参考书,要上好每一节课,就要花大力气去钻研教材。20多年间,张学成演算过的习题不计其数,记有学习笔记20多本。仅《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等继续教育的学习笔记,就记有5本14万字之多。他还亲手制作了汉语拼音图片等各种教具70多件。

  张学成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34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了李园子村两代人300多名学生,其中25人考入大中专学校,有的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

  张学成在大山深处创下奇迹,被人们誉为“教坛保尔”。他多次荣获市县“优秀教师标兵”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园丁奖”,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就在今年,上海潇湘电影制片厂以《大山深处的保尔》为题,把他的事迹搬上银幕。

  1999年,张学成荣获陈香梅教育基金会首届优秀教师奖,奖金2000元。这笔钱,对于病情仍在发展的他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可他硬要拿出一半捐给学校。最后在乡教委负责人和老师们的再三劝阻下,他捐了400元。

  在捐赠仪式上,张学成动情地说到:“时间和生命对于我不会太多了。请大家替我想想,今后我还能为学校和孩子们做点什么!”

  多年的病痛折磨,这位一米七几的汉子体重不到50公斤。如今,越来越多关爱张学成身体健康的人们劝他回家养病,但张学成不但不回家,还主动增加了自己的课时。

  拄着双拐,张学成依然坚定地行走在黄土高原的山路上。

  本报兰州11月9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