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1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欧美车系:忍辱之后方能负重
2005年11月17日 03:45:41

本报记者 黄少华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国内消费者对欧美车系的普遍态度。作为元老级厂商,大众汽车正面临着在中国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的尴尬。据悉,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但到目前为止,其市场份额已降至16.2%。下滑速度之快,简直可以申报“吉尼斯”纪录。

  与大众市场份
额急剧下滑相对应的,是利润率的直线下降。据悉,大众汽车今年在中国的目标是“零利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境况,同样也出现在通用、福特身上。尽管通用汽车现在仍自称“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有业内人士担心,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破产企业。

  据悉,通用今年第三季度的亏损额高达16亿美元,这使得其今年以来的亏损总额达到38亿美元。而且,该公司第三季度在北美市场所占份额也从一年前的28.5%下降到了25.6%。作为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福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其今年第三季度的市场销量下滑了15%,合计亏损金额高达2.84亿美元。据悉,早在1997年,通用、福特以及克莱斯勒这三家美国汽车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73%;到2003年底,这个数字下降至60.2%;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仅为59.3%。

  素有“世界汽车摇篮”之称的底特律,终于不得不向市场的选择低头。与欧美汽车厂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日本的竞争对手10月份销量不减反增。其中,丰田销量增长5.2%,达173086辆;本田上升4.2%,达110895辆。同样在中国市场上,日韩企业也攻势凶猛,大有“全盘通吃”的气势。

  其实,最早提出“通吃”概念的是通用汽车。凭借着强大的产品阵容和无人能比的营销策略,通用在中国一度能达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效果。早在2000年,第一辆赛欧紧凑型家庭轿车下线,首次将中高档轿车配备作为紧凑型家庭轿车标准配置,树立了“紧凑型家庭轿车”配置新标准,并首创了“10万元家轿”的概念。

  赛欧的成功,奠定了上海通用“本土化运作”高手的地位。接下来的君威、凯越,还有GL8,也都取得了不可复制的成功,但这并不能成为通用“坐吃山空”的理由。今年年初,上海通用引进了雪佛兰,这标志着通用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首选车型是韩国大宇Kalos的改进车型。

  凭借着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三大品牌,上海通用连续数月夺得销量冠军。但如日中天的上海通用,却缺乏自己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平台。无论是最畅销的凯越,还是新推出的景程,产品平台都来源于韩国大宇。另外,高启的制造成本也让通用颇为头痛,价格战的阴影挥之不去,如何盈利开始恶魔般困扰着这个跨国巨头。当然,备受困扰的还有福特。在中国这块看起来金晃晃的土地上,福特却总是那么生不逢时。最先推出的嘉年华就像一记闷棍,打出去,却无声无息。幸好,蒙迪欧改变了这种状况,其热销让福特这个“汽车老人”一下子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甚至有人把2004年称之为“福特元年”。

  只是,好景不长,中级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把蒙迪欧也卷了进去。随着锐志的推出,蒙迪欧等中级车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个时候,刚刚推出的福克斯就成了福特的“救命稻草”。然而,这再也不是仅凭一款产品就能打天下的时代了。如何更好的进行产品布局,是福特现在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

  在这方面,大众醒悟得似乎更早一些。“现在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要求汽车厂家必须全面出击,单靠一款车型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不久前大众“奥林匹克计划”的发布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告诉记者,2007年起,斯柯达品牌将作为独立品牌被引进中国,与大众、奥迪形成3大品牌。

  这次会议,被业界称之为是大众“觉醒”的标志。多年称霸中国车市的大众,终于低下头、谦虚地说:“现在,我们不去预测未来的市场占有率,而是认真做好我们的家庭作业。”范安德说:“现在,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已经做好‘三年脱困’的心理准备,争取到2008年实现成本下降40%,引进10~12款新车型,从而巩固我们的市场份额。”

  零利润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双重耻辱,不仅让这个进驻中国市场已经20多年的“长者”感到脸面无光,更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如果不能改变思想,及时作出调整,我们很可能最终一无所有。”

  及时醒悟毕竟是好事,大众说,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疯狂国产化和降低成本。但是,他们不会拿自己最重要的武器来交换―――品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压缩40%的成本,这个任务对大众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忍辱之后方能负重,也许这句话就是说给大众为代表的欧美汽车听的。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