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1月2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风水古今谈
龙脉与断层
2005年11月23日 00:03:52

陶世龙

  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导胡阿祥教授向记者分析南京的风水时说:“民间说龙脉,就是连续不断的山体……从地质学角度说,山峰断体的地方多是断层,往往地质活动频繁,容易渗水、地震、火山爆发,不适合人居住。”十多年前,于希贤教授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并说龙脉“是忽隐忽现、可以追踪的脉络,这种脉络往往是一种连续
出露的青色或黑色的石头”。

  事实上,断层是否存在,并非仅仅根据它在地表的外部形态特征就能确定,而是决定于它内部的地质构造,即地层的组合关系。原来连续的地层断裂,并沿断裂面错动位置,才形成断层。

  地层的划分不仅要看组成它的岩石的性质,更决定于它形成的时间,同样是石灰岩构成的地层,前后可以相差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年。岩石的性质不是仅从颜色就能确定的,同样颜色的岩石也不一定就是一类。并非如于希贤教授所说,这些“青色或黑色的石头”可以成为追踪山体“脉络”的依据,在地球科学中没有“脉络”这个词。于希贤教授此前在周庄举办的城镇规划与地方文脉论坛上,把这个脉络与人体的经络相比,说人体的穴位和风水的穴位相应相通,大地是一个活体……会把它生命当中的一些信息,传递给不同……动物体、植物体、高等动物还有人类。这不是科学的概念,说明他这龙脉与地质构造是两码事。

  用地质学的眼光看,山势陡然下落,造成地盘上下错动的情况确实比较多,还有些断层垂直方向错动不明显,而是水平方向位移,如美国西部临近太平洋海岸的圣安得烈亚斯大断层(SanAndreasFault),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前,人们没有认识到,以致有的房屋正盖在断层线上,地震时因两边的地盘错动被撕裂,却并未倒塌。

  断层形成后,地表上的形态会因各种地质作用而改变,发生过错动碎裂的部位容易风化,年代越久改变越多。如北京玉泉山的山脊中间有一凹处,就是因为那里有条断层,它的规模很小,容易被我们一眼看出。但那些大断层错动碎裂的地带可能宽至几百、上千米甚至更多,就非人的目测能看出来的了。

  如果这里的地壳在断层形成后又整体下降或上升,下降的区域会因泥沙堆积将断层掩盖,地面上就看不见它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就是一条在地面上并无显示的断层。1999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的发震构造,也是一条埋在台湾盆地下、地面上看不出的断层。

  地壳上升的部位受到风化剥蚀的作用,原有的地形会变得面目全非,绝非依靠风水之术可以轻易辨识的。

  分布有活动断层的地带,是岩石圈中容易破裂的部位,蓄积在岩层中的能量通过地震从这里释放出来,这也是绝大多数地震都与断层活动相关的原因;但火山爆发,只能出现在地下贮存有岩浆的区域,中国就那么几处;而地下水通过断层上来,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北京的玉泉,杭州的虎跑泉,都是来自断层的名泉,济南能成为泉城,也多亏断层所赐。

  尽管地壳的断层很多,但我们并非处在完全无知、危机四伏的险象当中,绝大多数的断层是已经稳定不会产生灾害的,因此不必闻“断”色变。风水说中“龙脉中断的地方不能盖房子”只是一知半解的发挥加上自由想象的武断,其列举的依据大多也是站不住脚的。要想获得安全、健康、舒适的居所,惟有依靠科学手段,认真进行地质勘查,弄清断层所在和判断它是否处于活跃期,这需要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打钻等现代技术手段,并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

  (下期:也说“坐北朝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