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1月2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三边委员会”亚太工作组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借势消解“中国威胁论”
2005年11月28日 04:33:47

本报记者 王冲

  1981年“三边委员会
”在中国举行会议时,大家谈的是如何对付苏联的威胁;24年过后,这个声名显赫的委员会再次回到北京开会,“中国和平崛起”成了讨论热点。

  11月25日~27日,“三边委员会”亚太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唐家璇设宴款待,外交部长李肇星到会发表演讲。国内知名智囊人士郑必坚、胡鞍钢、王缉思、秦亚青均发表演讲,向美欧前政要、智库人士解答了“中国崛起为什么是和平的”这个问题。

  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评价说,这次会议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召开的一次会议,有助于各国了解关于中国崛起的第一手信息。与会的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认为,虽然通过一次会议未必就能改变别人的看法,但交流一下总没有坏处。

  吴建民:2005年是“中国崛起年”

  2005年,西方媒体史无前例地对中国的发展进行大篇幅、立体式报道,中国问题研究也成了国际学术界的热点。

  “2005年将作为中国崛起年被大家记住。我参加了不少国际学术会议,无论主题是什么,大家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吴建民说。

  对中国的崛起,有人欢呼,也有人害怕。在吴建民看来,中国的崛起还处在“初级阶段”,是在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下实现的。面对来自各国的智囊人士,他解释说,中国崛起最重要的特征,是和世界其他国家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2004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3.6%,美国的贡献是35.7%,但美国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7倍。他的结论是:中国崛起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而是对所有各方都有贡献。

  郑必坚:“中国龙”不是“北极熊”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郑必坚告诉与会的各国前政要,中国和平崛起所做的只是基于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梦”,不是人均消费25桶石油的“美国梦”,不是近代以来曾经有6000多万人向海外移民、到处建立殖民地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欧洲梦”,也不是搞军备竞赛、输出革命的“苏联梦”。“我们只输出电脑,不输出革命。”郑必坚被视为中国最重要的政策分析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演讲时就提出过和平崛起的理论。

  郑必坚引述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的话概括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给任何国家造成威胁,而是要用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民主文化,去点燃人类文明之光。郑承认,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包括青年学生出现了心态膨胀,必须予以引导,使中国既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又使人感觉可亲可近。

  郑必坚演讲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文明的复兴”。“‘中国龙’决不会成为冷战时代的‘北极熊’。既然这样,人民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还有什么可担心、可忧虑、可害怕的呢?”他问道。

  世界担心中国什么?

  当人们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时,当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遭遇政治瓶颈时,当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被迫收缩时,中国国内有些人不理解:世界到底担心中国什么?

  外界担心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会耗尽世界能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题为“中国崛起的五大规模效应”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的能源需求给一些国家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会给一些国家带来挑战。他认为,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减少对外界的负面影响。“中国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同时也在重塑世界。”胡鞍钢说。

  郑必坚则提醒各国政要注意一个细节:中国在人均消费石油不到1.5桶的情况下,还提出“十一五”期间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降低20%。

  中国崛起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中日摩擦问题,也被外界所关注。“三边委员会”亚太组主席小林阳太郎认为“中国不是威胁”,他告诉记者:“中国不应该被看作威胁。没有中国经济的增长,没有中国接纳这么多日本公司,过去几年的日本经济不可能取得这么快的增长。”他认为,中日摩擦是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只不过最近几年表现得特别明显罢了。

  “三边委员会”北美组主席托马斯?福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不愿看到中日政治关系冷却,亚洲的未来应由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决定。

  对于复杂的中日、中美关系,郑必坚开出了O&P药方―――O代表大局意识(Overall Situation),P代表务实精神(Pragmatic)。他说:“有了大局意识和务实精神,就可以促进各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