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2月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国储局三度抛铜适得其反
国际基金为何一再围剿中国
2005年12月01日 04:45:26

本报记者 潘圆

  因为牵涉到国储局与
国际基金的对决而扣人心弦的一场拍卖今天在北京落槌。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储局)委托国储物资调节中心拍卖了2万吨储备铜。此次拍卖约有4000吨储备铜流拍,成交的最高价为每吨38350元。

  但国际基金旋即还之以颜色。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三个月铜期货合约盘中创出了4270美元的历史新高。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期货601合约也大涨960点报收37410元。

  国储局的连续抛售非但没有使得国际基金却步,反而引发了基金的集体叫板。业内人士分析,“这次国际基金是真跟国储局扛上了。”

  这是国储局近期第三次拍卖储备铜。此前国储局一反常态大张旗鼓地拍铜曾引起广泛猜测。特别是此举发生在国储物资调节中心的操盘手刘其兵神秘失踪并留下巨额潜亏之后,更被市场认为,这是国储局欲与国际基金背水一战的强烈信号。据说,刘其兵在LME建立了20万吨铜的空头仓位,潜在亏损可能高达两亿美元。

  11月23日国储局曾经拍卖了两万吨储备铜,之后LME铜价一度下挫。然而短暂的沉默后,国际基金大举反攻,25日铜价重新攻破4200美元大关。

  如今,这场多空对决正日益悬念横生。瑞富市场及投资者培训高级副总裁丁世民坦言:“现在国储局最好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要做。否则只会越来越糟。因为按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明年铜价会自然回归。”瑞富是LME的11家做市商之一,但丁世民说,瑞富不是刘其兵开户的会员公司。

  而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像国储局这样一次两万吨的抛售,很难收到实效。打压铜价要大张旗鼓,要十万二十万吨地抛。

  双方今后将如何出牌?期铜价格又将何去何从?

  操盘手神秘失踪牵出期铜大战

  胡俞越认为,“国储局出手意在围魏救赵。国储局是被动出击的。如果没有刘其兵的事,国储局可能不会现在打压铜价。”

  今年11月份传出刘其兵失踪的消息。刘其兵曾被认为是技术人才,并被送往LME培训过半年,是国储系统着力培养的交易人员。据悉,刘其兵在市场普遍看涨铜价的情况下,大量卖空。刘在今年共卖出8000手、约20万吨铜期货合约,交割日期应在12月21日左右。

  然而其后由于多方的挤压,伦敦期铜不断上扬,刘其兵的仓位出现了巨额亏损;倘若国储局被迫代其平仓,当导致上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事实上,刘其兵的做法已经超出了套利保值的范围。因为中国是铜现货的买家,应该在期货市场上做多来保值,但刘的操作方式是反向的。其依据是作为铜最大的需求国―――中国,自2003年开始实行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中国对铜的需求将会下降。

  一个引人关注的事实是,国储局及刘其兵所属的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并没有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那么,刘其兵又是怎样进入LME交易的?

  丁世民透露,事实上,国储中心是让刘其兵通过五矿集团在LME开户的。五矿是中国在LME仅有的几家开户公司之一。那么刘其兵拐了这么一道大弯进行的交易又是否违规却不得而知。

  在这场交易中,刘其兵是个人行为还是国储局授权引人关注。据报道,国储局权威人士曾表示,刘的做法属个人行为。但胡俞越认为,这表明国储局实际已间接承认了刘其兵做空造成潜亏的事实。那么刘留下的巨额亏空该如何处置?

  如果国储局坚称刘的行为是个人行为,当然无须承担责任。LME及为刘开户的八家会员公司将自吞苦果。但这却无法解释刘其兵参与交易所需巨额资金的来源。由此国储局将名声扫地。剩下的两种可能是国储局认赔并通过协商把损失减到最低。但国储局也可通过打压铜价把损失降下来,或是实物交割,但想得到国家批准,出口20万吨铜并不容易。这是基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此前国内媒体针对国储局连续抛铜认为,国储局可能要借与基金一搏来减少损失,并打压铜价。

  但丁世民认为,如今国储局打压铜价与刘其兵一事已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据估计,刘其兵的头寸一部分被平仓,一部分已被转移。他透露,“上个星期,那8个LME会员与国储局联络过,谈过如何处理这20万吨的空头,好像已经谈妥了。”

  抛铜能否最终打压铜价

  与此同时,国储局抛铜引发的争论也正向两个方向发展。

  胡俞越认为,国储局抛铜是件好事,我们要借此争夺铜的定价权。他认为,中国是铜最大的进口国,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定价权。铜价的高企正令中国经济受损。从世界的经验来看,政府出面干预价格的非理性变动是种常规做法。今年美国遭遇两次飓风袭击,第一次导致油价大涨,但第二次飓风后,美国动用石油储备并携手其他国家和组织一起打压油价,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以下。国储局抛铜也许会有异曲同工之效。

  然而问题在于,此番中国是单打独斗地与对冲基金等资本大鳄较量,到底有多少筹码?其实际家底事关机密,现在盛传国储局有130万吨的铜储备。

  更重要的是,国储局有没有必要冒巨大风险来打压铜价?

  丁世民认为,现在铜价的上涨是符合供求规律的。一是受今年以来美国、智利、南非等国大的铜供应商罢工的影响减产。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需求量的增加。实际上国家对铜的调控只是减小了需求的增幅而已。“比如说去年铜的需求增加了10%,今年增加了6%。应该说宏观调控起了作用,但并未改变需求量增加的趋势。”他分析,明年四五月份的时候,美国、智利等国大的铜供应商将恢复正常生产,供给量的增加将带动铜价的下跌。

  对冲基金都知道:“中国来了”

  事实上,此次国储铜遭遇阻击损兵折将并不新鲜。从株冶事件到中航油事件以及如今的国储铜风波,中国的政府机构以及国有大企业屡屡在国际市场衍生品交易中失手,原因何在?

  丁世民说:“虽然有规定会员要为客户承担保密责任,但实际上对冲基金都知道:中国来了。”

  近年来,在国际基本原材料市场,“中国因素”已经成了一种现象。胡俞越说,所谓中国因素指的是中国需求拉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在这期间国际基金在推波逐澜。中国人一买就涨,逼着你高买低卖。原油、大豆、铜无不如此。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约40%、铜和大豆的依存度也在40%左右。近年来因为高买低卖,我国的相关行业损失惨重。”

  那么国际基金又是怎么盯上的中国?胡俞越说:“我国的海外采购相当程度上还在延续计划经济,想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暴露无移,国际基金像号脉一样,对我们了解得非常清楚。而我们也缺乏灵活的机制。比如说最近因为禽流感的影响,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骤减,由此导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下跌。但我们却没有逢低买进。上星期大豆进口额为零。”

  “国家允许做境外期货保值的只有32家公司,而在LME上开户的只有几家,目标太明显了,很容易被基金盯上”,丁世民指出,证监会应允许更多公司在LME或纽约商品交易所开户。现在国内的期货市场不允许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期货的价格也与国际价格并不接轨,也是产生问题的一个原因。

  尽管已处在风口浪尖,但国储局却一直沉默以答。针对此次拍卖记者曾联系国储物资调节中心有关部门,得到的回答是不能向媒体透露。胡俞越不解地说,“发挥调控职能本身是好事,做好事为何要羞羞答答?应该大胆站出来澄清事实。”更重要的是此事关乎公众知情权,国储局无权沉默。

  本报北京11月30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