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5年12月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沿岸省市争上大项目
大江河密布重化工企业埋隐患
2005年12月02日 04:53:43

本报记者 刘世昕

  今天在国家环保总局召
开的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说,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

  形成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的部分原因是,过去我国重化工业发展过程汇总,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建在大江大河附近,或是一些城市中心区,一旦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就会造成重大影响。

  早在今年初的一次小型研讨会上,环保部门一位高级官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说,最近一两年来,一些大江大河边的城市掀起了重化工业的热潮。即便每一个企业都能达标排放,但短时间内一批重化工企业迅速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大江大河附近,怎么说也是对区域和流域生态环境的威胁。

  几乎就在同一时期,经济学家中一场关于“中国能否逾越重化工阶段”的大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至今,这场讨论仍在继续。但这些却丝毫没有减缓各地重化工项目大干快上的步伐。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同时键入“重化工业”、“规划”等字眼就会发现,最近几年来,一些毗邻大江大河的大中型城市纷纷把积极发展重化工业作为自己近期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每个城市都能历数出若干发展重化工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这些甚至写入了许多地方的“十一五”规划。

  以长江为例,从上游往下走,至少有四川、重庆、湖北、江苏、上海等地强烈表达了发展重化工业的愿望。

  GDP拉动下的重化工热

  在化工业,乙烯被认为是化工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就是这个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熟悉的化工产品,由于市场前景看好,业界评估其至少受到上百亿元资金的关注。

  有媒体曾描述说,“就像一场长跑比赛,国内10余省市正铆足劲冲向终点―――为的是能让自家的乙烯项目抢先进入国家发改委的乙烯项目计划当中去”。

  去年年底,在国家有关部门等待核准的乙烯项目产能,据说总计已达900万吨。而此前一年我国的乙烯总产量才612万吨。这些项目无一不是由省市政府一二把手和企业总经理亲自出面游说的。

  乙烯热背后,正是重化工业全面高歌猛进的现状。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中心聘请的一位化工专家说,从近几年他参加评审的项目看,沿江、沿海不少大中城市都在建设和准备建设大型石化基地,而且动辄冠以“全国最大”、“世界级”的称号。

  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显示,从1998年以来,重化工相关产业以年均18.5%的速度增长。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周国梅博士分析说,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和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等因素,市场对重工业化产业形成巨大需求,中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以重工业大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历史阶段。以石化产业为例,2004年,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3%,对GDP的贡献份额达到18%。

  周国梅认为,正是由于石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十分明显,在现有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然对石化等产业趋之若鹜。表现在招商引资方面,对外来资金不仅不严格把关,反而一概以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特别是石化行业,目前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化工沿江布局、甚至在环境敏感区分布的现象。

  也有消息说,由于排队在国家发改委等待审核的石化类项目很多,为增大批准的可能性,地方政府多与企业联手上报项目,例如四川就与中石油合作,重庆、上海则选中了中石化。

  一个企业出事可能是一条河流的灾难

  从去年起,以乙烯为代表的重化工热引起了环保专家的担心。一位专家说,那些建在大江大河附近的企业一个出事就有可能是一条河流的灾难。

  周国梅等环境专家关注的问题也被环保部门的官员注意到。有消息称,环保部门组织的调研认为,目前沿海石化工业布局存在4大环境问题:各地不顾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争上大型石化项目;小炼油布局散乱,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小型石化园区环境污染重,资源浪费大;部分地区存量石化企业布局不合理,环境治理落后。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以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将使得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齐建国认为,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重化工产业具有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基本特征。

  齐建国特别提示,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不同,我国的工业化具有在时间维度上高度压缩的特征。因此,对于环境的压力将会更加集中显现。

  资料显示,美国钢材消费量增加1亿吨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0年以上。而在我国,2001年以来每年的钢材需求增量都超过了3000万吨。2004年比2003年增加7000万吨。

  “这样高强度的需求对生产和资源的压力巨大,对环境污染的压力更大。”齐建国说。

  环保部门的担忧是,尽管一些大型石化项目单个能够达到相关的排放要求,但由于各地区的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并不相同,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上化工项目。可目前国家还没有大型重化工项目的产业和区域规划,环保部门倡导的规划环评也就无从推进。

  一位多次参与化工企业环评的专家说,有时候明明知道一个地区或一条河流边环境容量已经不够了,但由于全国还没有确立类似化工业的产业和区域规划,只能就项目环评项目。

  环保专家认为,理想的状态是,根据我国的环境容量制定出国家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这样即便某一个项目再能为GDP贡献,但没有环境容量的指标,也不能上马。

  去年沱江污染事故发生之后,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朱天开曾撰文《从沱江水污染事故看四川水环境保护》,在分析当地水环境面临的危机时,他说,一些地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和科学论证就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原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占相当大的比例,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种种原因而步履维艰。

  产业布局应优先考虑水资源约束

  一位多年从事化工企业环保的专家说,在国外,出于运输、取水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化工企业也建在大江大河边,但那些企业都被要求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措施。

  他曾考察过一个建在密西西比河附近的化工企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尽管达标排放,但还是被环保部门要求排入密西西比河之前必须在厂区内的排水系统待十几天,期间还要不断地监测处理。这样,一旦企业的污水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污水不会立即被排入附近的河流,而是会在厂区排水系统中被及时处理。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专家陈国阶最近在一次环保论坛上专门谈到水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的关系。他认为,传统的产业布局,对于水资源的约束考虑较少,导致我国许多宏观战略布局的失误,不仅加重了水资源危机,而且对水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威胁,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不为利。

  陈国阶举例说,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却大量布局包括钢铁、化工、纺织、印染、造纸、有色冶金等耗水型的工业。一段时间以来,在海滦河流域大上钢铁项目,而这一带水资源利用早已饱和,严重缺水。

  再有,历史上辽河流域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但辽河水资源量极有限,在大量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纺织等耗水工业的影响下,水资源奇缺,全流域90%以上的城市城镇缺水。

  朱天开在《从沱江水污染事故看四川水环境保护》一文中建议,要严格实行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制度。凡是超过排污总量许可的地方,一律不能上新项目,新增污染。

  本报北京12月1日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