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周刊

   

阅读圆桌
科普图书: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不可缺少
2006年01月16日

本报记者 肖云祥

    

    特邀嘉宾:

    雷绮虹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

    刘  兵 清华大学教授 《新科学读本》主编

    科普图书近来不断受到读者的追捧,《时间简史》、《天使与魔鬼》
、《科学的历程》、《万物简史》等一批科普图书,纷纷荣登各大书城、书店的销售排行榜。

    与此同时,科普图书的出版也引起了各大出版社的高度重视。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管理司统计,2005年,在全国600多家出版社的32229种科技类图书选题中,少儿科普和实用科普成为其中的主流。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普图书与国外同类书相比,在质量上有较大差距。

    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突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发展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那么,自主创新与科学普及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当代青年需要什么样的科技素质?国内科普图书出路在何方?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科普专家,请他们谈谈看法。

    “为避免因知识贫困而被边缘化,青年人需要不断提高科技素养”

    记者: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当代青年是不是需要具备较好的科技素质?目前的现状与此有差距吗?

    雷绮虹: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它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具有基本的科技素质越来越成为现代青年和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从现代知识体系看,科技知识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且渗透到人文和哲学的许多领域,要想避免因知识贫困而被边缘化,青年人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科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才能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

    刘兵:尽管一些高素质人才,也许对科技素养的要求不一定很高,但在真正完美的意义上讲,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具备较好的科技素养的人才称得上是高素质人才。就目前的现状来说,也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有许多原因,例如,由于教育中两种文化的分裂,由于教育的过于专业化,过于功利化,等等。当然,也与我们在科学和科学文化的普及工作上的欠缺有关。

    “老百姓如果不理解最新的科技成就,就无法从中得到实惠”

    记者:这次全国科技大会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与科学普及有怎样的关系?

    雷绮虹:是的。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传播创新文化,普及创新技能,这些都与科普有直接的关系。尤其要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提倡全社会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如果老百姓不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将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不了解一些最新的科技产品,就无法全面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实惠。因此,提高全体人民的科技素质,是使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更好地参与到国家科技创新活动中来的必要条件。并且,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的。因此努力学习科技知识,继承前人的智慧,参考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时坚持大胆创新,才能够更好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科普更重要的是普及一种对科学的精神、方法、文化的认识”

    记者:那么,作为一个现代青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技素养?

    雷绮虹: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我们的结论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科技素质:一是具有必备的科技知识。二是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三是理解科学精神的实质。也就是说,要培养必备的科学思维方式,遵重规律的理性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批判探索精神,这些都是进行创新的必备条件。四是理解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科学决策和处理个人事务,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记者:一般来说,学文科的人,学习科技知识相对较难,这是由于我们的科普读物存在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刘兵:一般而言,学文科的人,在学习科技知识方面,由于基础准备的不充分,确实相对要困难一些。但是,这些困难又不是不可以克服的。如果我们有非常出色的科普读物,会有利于克服这些困难。其实,就科学普及来说,过分专业化的科学知识并非一切,也不一定是首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普及一种对科学的精神、方法、文化的认识和体会。对于学文科的人来说,学习这样的与科技相关的内容,就不一定那么困难。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满足这样的要求的出色的科普读物还非常非常少。

    “科学与X”的图书很受读者关注

    记者:你们曾经参加了多种科普图书的评比活动,那么,一本好的科普书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

    刘兵:我觉得,一本好的科普书应该首先具有可读性,能吸引读者;其次,要有思想性。除了对于必要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之外,更能有一种对科学的人文关怀,有一种人文精神。至于必读的科技读物,要开列一份书单,恐怕会比较长,也会有争议。不过,我想,像一些年度获奖的科普图书,如近几年来评选的“科学时报杯”科普佳作等,都是一些近年出版的、很优秀的科普作品。

    雷绮虹:科普图书与一般科技图书不一样,它是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首先要具有通俗性,同时具备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好的科普图书,既能帮人开发智力,又能使人健全“情商”,也就是使人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记者:哪类图书容易受读者欢迎?

    雷绮虹:现在比较好读的主要是融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为一体的图书。受读者欢迎的主要有这样几类:科学家的人物传记,科学史上的故事,科学博物类图书,还有与高新技术,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相关的图书。特别是我们称之为“科学与X”的领域,如科学与文化、科学与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与艺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图书,很受读者关注,这也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趋势。

    国内科普书与国外同类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记者:你们怎样评价国内科普书的现状?与国外的科普图书有差距吗?

    刘兵:我觉得,国内科普书的一般情况,与国外同类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最主要的差距体现在:一是可读性差,写作者缺乏必要的科普写作技巧;二是思想性差,大多是就知识讲知识,没有文化感;三是科学主义倾向占主导地位,缺乏对于科学更深入的人文理解;四是缺少相关的先进科普理论的支撑。

    雷绮虹:我们的科普图书在科学严谨性上比较注意,但趣味性不够,特别是一些科学家传记作品,忽略了人物的一些生活和情感细节,表现人物不全面,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多反映科研的艰苦,未反映参加科研的趣味和精神的升华。没有把科学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写,缺乏真实感和感染力。但是,我想,随着国外科普图书的大量引进,我国的科普作者将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改进写作方法,创作出更多适合“悦读”时代的作品,满足读者的需要。

    记者:有人说,现在国内的科普书不如引进版的图书,原因主要是科普写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一些人对科普作家不屑一顾,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

    刘兵:我只能说是部分地同意这种说法。因为除了在奖励机制上的问题之外,科普作者本身的素质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个优秀的科普作者应在精通科学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又具有先进的科普理论背景,但现在这样的作者很少。因而,提高科普作者的水准,应该也是当务之急。

    目前要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一个重要办法是发展读书俱乐部

    记者:国内的科普图书与国外的同类书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又发现,现在一些在国外很畅销的科普书,引进到国内,却也反响平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雷绮虹:这要从读者的方面找原因。现在真正能沉下来读书的人比较少,读书的氛围不浓厚,相当多的青年人热衷于眼前的利益,忙着挣钱,知识储备不充足,这将不利于今后的发展,这种氛围需要改变。目前要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一个重要办法就是要发展读书俱乐部。其实,在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图书俱乐部的发行量可以达到图书发行量的近三分之一,因此应该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有目的地组织青年提高科技素养。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