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科技前沿

   

好技术市场化还在等待机会
2006年01月17日

本报记者 滕兴才

    26岁的吴雄斌是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在读研究生,他所在的电波传播实验室自主开发的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监测系统刚刚参加了由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展。

    这项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还没有进入市场,尽管吴雄斌认为他们的系统并不比美国柯达
公司正在销售的系统差。当回答“为什么没有市场化”的提问时,他说:“我们没那么多钱,我们在等公司来把它推向市场。”

    在国家科技大会期间举办的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展,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展示了科技改革与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效,48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800余件展览实物和模型。

    据吴雄斌介绍,他们研发的这套被称为“超视距雷达”的监测技术可以不受天气影响,有效监测我国专属经济区内的风、浪、流等海洋状态参数和舰船、鱼群等海上移动目标,而且对气象预报、海上航运、渔业生产、海上救援等意义重大。该系统工作效率也很高,每10分钟就可以传回一组最新的海洋状态参数,每一两分钟就能够刷新一次目标轨迹。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柯达公司的类似系统是每1小时传回一组数据。

    该系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帮助下,在福建东山、龙海两地建立了示范区,花费了数百万元,而这笔费用只相当于美国柯达公司销售的类似系统中的一个子模块。而且这项技术的作用范围超过200公里,因此,单位面积检测成本并不贵。

    半年多来,在福建两地的试验性运行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吴雄斌和他的老师同学们还将继续试验。下半年,他们还将在福建北海岸选择建造两个新的试验区,地点已经定好了。

    “市场的事情只能等机会了。”

    但是像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监测系统这样不能有效产业化和成功走向市场的技术还有很多。我国科学技术产业化能力不足并不是一个秘密,但是在由国家重点支持的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中依然存在难以市场化的问题,着实让人感到吃惊。

    其实,与中科院电子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比起来,吴雄斌他们还是很幸运的,至少他们还可以在此前的上海、浙江和现在的福建做大规模的试验。中科院电子所的研究者们还只能手工来做他们认为已经很成熟的仪器。

    这种仪器叫台式血液筛查检测仪和光学血液筛查检测仪。他们都是用来在血站、采血车等地方检测血液用的。这种仪器一方面便于携带,从而使血液的检测可以直接在采血点进行,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血液污染,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成本,既包括时间成本,也包括检测成本。

    这种仪器目前检测的准确率在90%以上。但是,在北京展览馆展台前的工作人员很清楚,检测的准确率肯定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不过那一定是在用设备制造出来的检测仪上实现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这一步,一时还说不清楚。

    北京化工大学自主研发的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技术是在商业化路上走得较远的一项参展成就。在他们分发的参展材料上,专门列出了“投资分析”一项:“1万吨酶法生产生物柴油装置,以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总投资3000万元,设备投资1800万元,土建和公用工程1200万元。”

    尽管只有短短两行,但却是所有参展高新技术中惟一在材料中对投资进行分析的。

    目前,这项可以用地沟油等废油炼出相当于零号柴油、效率在90%以上的新技术已经在上海实现了万吨级的产业化。

    但是,展台前的北京化工大学生物能源专业研究生王钰还是遇到了麻烦。来展会现场寻找可投资项目的参观者田大成和他的小舅子不停地问:“1万吨太大了,成本太高了,有(成本)低一点、(规模)小一点的吗?”他俩所在的老国企效益不好,他们很想干点自己的事情,可是他们兜里没有那么多钱。

    站在万吨级的演示模型前,王钰一次又一次地想向田大成继续介绍,却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问题停下来。最后,王钰告诉田大成:有,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200吨级和一个500吨级的,200吨级的投入大约十几万元。

    接下来,田大成就开始跟展台前的工作人员套近乎:“走了半天,就你们这个我们能干……”

    看来,就算是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成果这一类的好技术,它们的市场化也还处在“等待机会”的阶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