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2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教育

   

研究生群体在校园社团活动中角色尴尬
2006年02月10日

实习生 车辉

    刚刚考上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的李曼对新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读本科的时候她一直专注于上课和读书,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她很想在研究生阶段弥补这个遗憾。但当她入学后发现,“学校社团文化的主角是本科学生,研究生在其中地位太尴尬了”。

    “我们平时把他当半个老师来看待,就会产生一种距离感。”

    据了解,在大学里,学生社团组织归学校团委管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在研究生团体数量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很多研究生参加了由本科生负责组织的社团。但加入以后的情况却让研究生总感觉有点尴尬。

    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王乐加入了该校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社团,负责网页建设。“我加入社团一是想能用上自己的专业,另外也想多认识些朋友”。但他加入一段时间后却并不感到开心。“一进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叫你师哥,总感觉和他们有距离感。”王乐苦恼地说,“大家干完活后,就会自动地聚集到一起去吃饭。但除非我主动提起,否则他们总是想不起叫上我。”

    这个社团的成员大多数是大一大二的本科生,王乐的年龄和他们的辅导员差不多,“我们平时把他当半个老师来看待,就会产生一种距离感。”该社团一名大一的学生说。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学校的社团领导者都是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研究生加入社团往往会感到犹豫。

    南开大学一名学生报纸负责人说:“我们原来招收过研究生师哥做记者。可是发现总体来说,研究生记者没有本科生记者那么积极,参加活动热情不高,经常不能保证活动时间。可是我们又不好意思说,因为他们是研究生啊。”

    苏州大学校广播台曾经办过一次风采大赛,目的是通过比赛选拔出一部分优秀选手作为广播台的新台员。其中一名来自历史学院的男研究生评书说得很好,各个方面很不错。但是后来广播台的负责人经过讨论还是没有录取他。“他的年龄比较大了,也算是我的师哥,来了以后我们不可能命令他去做刷海报、拉条幅这样的杂事。这样师哥级的台员我们不敢招。”

    “除了研究生会,我们的选择很少。”

    “1992年到1995年,我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我的印象中,学校里研究生数量也就是300人,本科生数量则超过1万人,当时研究生基本不怎么参加社团活动。”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老师的王永亮回忆说。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据中国教育部消息,2006年,全国硕士生报考人数为127.5万,与去年同比增长9%。同时,2006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规模在2005年研究生招生37万人的基础上还将有所增加。另据统计,人大、北大等几所大学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数量。

    在学校里,研究生群体不断壮大,尤其是研究生年龄结构层次也越来越年轻,这使得研究生对于社团活动的需求也多元化起来。“现在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个变化在学生社团中却未能反映出来。”北京大学团委负责社团工作的老师史善锋认为。

    研一的王欢所在的学校只有研究生会一个专门的研究生组织,开学的时候她拉着室友去报名参加。没想到,“研会招新的那间教室几乎被来参加面试的人挤满了。”由于名额有限,她也没有能够加入研究生会。“除了研究生会,我们的选择很少。看来,研究生阶段我只能整天埋在书里了。”最后她只好放弃了加入社团的念头。

    研究生不光关注学术,其他方面的需求也在多元化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大,研究生在校园文化中会越来越活跃。

    由于人大、北大等几所院校较早地树立了建设科研型大学的目标,学校原本校园文化一直比较活跃。所以这几所大学的情况有所不同。“营造良好氛围,逐步提高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在学生社团组织中的比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笔者在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规划中看到了这样的条文。

    “在北大,所有社团一律面向全体学校同学,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加。”北京大学团委负责社团工作的史老师接受采访时说,“早先研究生对学生社团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研究生资源也并没有被很好地整合到大学社团活动中。研究生同学在参加主要由本科生组织的社团活动中,会有些不适应。所以我们最近在发展研究生社团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史老师介绍,现在研究生不光关注学术性活动,研究生群体的其他方面的需求也在多元化。现在北大的研究生中就有舞蹈协会等很多组织。而清华大学研究生的“交友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合唱团等都在学校中有很大影响。“可以预见,研究生自己的社团组织会增多。研究生将会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活跃,研究生社团力量也会更加壮大。”北大团委史善锋老师表示。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