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2月2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资源价格偏低对经济发展不利
央行建议资源价格进一步反映市场供求
2006年02月22日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郭永刚)我国资源价格偏低,而且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是央行今天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得出的结论。

    央行建议,有必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该报告指出,我国资源价格基本上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只反映了资源开发成本,没有全面覆盖环境破坏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资源税也很低,更重要的是没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致使资源价格偏低。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虽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但调整时间滞后,调整幅度也低于国际原油和成品油的涨幅。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也不合理。从电力与替代燃料的比价关系看,我国单位兆焦的电力价格只相当于燃料油和天然气的70%、液化气的67%、人工煤气的56%。

    “资源价格偏低和比价关系不合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诸多不利。”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有关人士分析说,偏低的价格不能及时和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缺乏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需求和过度浪费,由此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粗放的,资源产出效率低。

    该人士说,由于国内的资源价格被人为地压低,多数资源价格低于国外水平,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显得很低,出口产品的价格始终保持在全球较低的水平,刺激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贸易顺差扩大,带来结汇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投机资本也会因此迅速流入,造成资本项目顺差,最终带来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压力。

    在去年10月的“全国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决定全面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全面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水价改革已稳步实施,天然气出厂价格改革方案顺利出台,煤电、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也已初步建立。但央行建议,下一步有必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清华大学中国和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提高资源价格这种收缩性的改革,应该在经济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实施。我们实际上已经错过一次机会,因为2004年和2005年宏观经济形势很好。

    根据李稻葵的分析,最好在两年半之内完成提价的过程,因为两年半之内中国经济还是不错的。如果到2008年前后,经济增长率回到6%或者是7%,资源提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比现在调整来得大。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