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3月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教育

   

就业重压之下——
大学生“连环赶考”公务员
2006年03月07日

实习生 车辉 杜晓

    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杨波(化名)最近一直在赶场考试。年前,他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考试,幸运地获得了面试机会。春节刚过,他就赶到北京,待了一个星期,进行了面试、复试的笔试以及体检。从北京返回河北家中只待了两天,他又马上坐火车返校报名参加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3月20日,他还要参加河北的公务员考试。“确实很累,像赶场一样。”杨波苦笑着说,“国家公务员的竞争实在太激烈,我不敢确定自己能否被录取。”

    “首考中央,再赶沿海,最后回家”

    像杨波这样连环考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不过,赶奔的方向一般却有比较固定的“路线图”。

    杨波今年一口气报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江苏省公务员、河北省公务员3个公务员考试。“听师兄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会更规范透明。目前我在江苏读书,我家在河北,而且3场考试时间也不冲突,所以这几个地方的公务员我都报了。考上一个就是胜利。”杨波这样解释他报考多场公务员考试的原因。“首考中央,再赶沿海,最后回家。”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王河说,“我觉得中央国家机关考试透明度高一些,而且国家机关一般都在北京,待遇也比较好。考广东是因为那边公务员待遇比较好。要是两个都考不上,就考家里的,毕竟本乡本土的总会有些优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琪同学已经考了两次公务员,目前正在复习准备考家乡青岛的公务员。“中央机关的职位竞争实在太激烈,我没有通过,北京是个资格考试,现在只获得了证书,我目前已经把宝押在青岛了。”王琪说。

    中国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陈璐老师介绍:“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前提下,学生的头脑都很灵活,他们往往会先考国家公务员,再考虑北京上海沿海发达城市的公务员,最后在家有些资源可以利用的情况下,会再报考家乡城市的公务员。”“现在条件好一些的毕业生即将进入国家公务员的政审阶段,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地方选调生等公务员考试。学生们都希望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兰芳说。

    “除了公务员,我别无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连环赶场”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比较集中在传统冷门的文科专业和政法类院校。因为像历史、哲学这样的冷门文科专业在就业的时候选择面很少,而政府机关却是接收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大户”。“我们这个班一半同学都报了公务员,最少的也报了两个地方。大家都是连着考。”河北大学中文系的蒋丽说,“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尤其是我们中文专业。而公务员有很多职位招收中文系的毕业生,所以大家都想报考,多报一个就多一个机会。”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因此,大量招收中文、法律等专业毕业生的政府机关成了众多学子追逐的目标。

    苏州大学中文系大三的胡晨颖说:“我的英语不太好,考上研究生可能性不大。大三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对于我们学中文的来说,公务员是好的工作了。”

    孙兰芳说:“我们学校很多专业都是和政府部门实际需求靠的比较近的,比如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社会工作等,很多学生都有以后从政的打算,这就决定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考公务员,在目前公务员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多报几个地方,来提高成功率。”

    “成本肯定考虑过,但是,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

    摆在这些赶场考公务员的毕业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的成本。据了解,公务员报名费用各个地方不太一样,但都在50元上下。考生在赶场过程中的交通、住宿等费用才是最大的一笔开销。但是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似乎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得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省下几百元钱。“成本肯定是考虑过,但是这个应该算是长线投资,要等到后期才有回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白晓明认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哲考虑过回报的问题。在他看来,“首先,这是获得户口的最佳途径;其次,公务员的社会福利很好,中国人讲究的是官本位思想,认为当了公务员后,一生衣食不愁,光宗耀祖;还有,不考公务员,我们做什么?现在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以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来看,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很难会被解雇,类似于从前的铁饭碗。这样的回报比起付出的成本就小很多了。”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郑亮说:“成本肯定考虑过,但是,整条长江都喝下去了,还在乎这一瓢吗?各种费用多了,就没感觉了。找工作嘛,没办法,无所谓合算不合算,一个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家在西部农村的中国传媒大学的陈亮说:“赶场考试确实对我有些困难。但毕竟这是一次很好的竞争机会,总不能等在学校里什么都不做吧,我会通过当地的同学朋友解决住宿问题,自己承担一些报名和交通费用。确实有压力,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暂时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