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3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屋檐下

   

亲情底片
一年只做一件事
2006年03月26日

辛凌

    大学同学两岁半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同学开始几近崩溃。做记者九年,她采访过白血病患者,出入过白血病病房,和着眼泪采访过苍白的患者和他们疲惫的家人,可是她就是不明白,百万分之一的概率,怎么偏偏落到自己的头上。

    孩子虽然刚刚两岁半,但也比出生时的一把屎一把尿、比刚学走路大人要低头弯腰时好带多了。而且已经能说完整的句子,可以表达思想和人交流,能够心疼妈妈了。同学和所有做了妈妈的女子一样,原本计划就这样守着孩子,看着她一天天长大长高,甚至想像着孩子有一天能和自己像姐妹一样同进同出。

    但是白血病这个恶魔般的病症却落到了这样一个活泼懂事可爱的小家伙身上。当刚刚得知孩子病情的时候,同学觉得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孩子很快被“隔绝”,住进了病房。原来,白血病不单是我们以前了解的患者的痛苦治疗和巨大的经济压力,对白血病人的照顾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尤其是对于小孩子,必须有一个人24小时全程陪护。因为人身上的菌群不同,医院不允许中途换人。而第一期的封闭治疗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其后还有往返于家庭和医院之间一年半的化、放疗时间。

    儿童医院9个孩子一个病房,陪护的人也住在里面。可以想像,晚上陪护人员住的折叠床打开后,病房里几乎没有缝隙。大人头碰头,脚碰脚,还要不时忍受处于焦躁疼痛疾病状态孩子晚上的哭闹。白天更像是一场场战争。孩子有时一输液就是24小时,不能下地,大小便都让人抱。还要抱着孩子去做各种治疗,骨穿、打鞘这些让平常人听了都不寒而栗的治疗。一日三餐还经常要对付因化疗吃不下饭的孩子,一顿饭吃上一两个小时是常事。等等,等等,困难的事情已经无法排序。“原来想着孩子大一点能自己走自己跑了,可没想到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了,而且更糟糕。”同学不得不每天面对孩子各种治疗反应、病情变化,时刻担惊受怕。而更糟糕的是,孩子出生不久,她便与先生分手,一直独自抚养孩子。现在更是没有支撑。

    炼狱般的折磨,同学几天就瘦得只剩下大大口罩外一双大眼睛了。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哪个母亲也不会不管孩子。尽管同学经常给前去探望她的人念叨:“就怕钱也花了,可最后孩子也没了。那可怎么办?”她也像是在问自己。

    都说孩子得一场病就会聪明一回,以前也听血液科的医生说过,患白血病的孩子都非常聪明(而且是有科学上的依据)。同学的女儿也不例外,而且聪明懂事得让人心痛。

    同学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她幽默自信,以前宿舍里常能听她语速极快地向别人描述着一件可乐的事,其中不时有快乐的笑声。两岁多的女儿遗传了同学的沉着与开朗,输液间隙,她会模仿医生给玩具小狗输液、穿刺、打鞘,动作娴熟专业。对待每天的手指取血、输液、打针,她视若无睹,一声不哭;对于腿骨穿刺、向脊椎内打药,小家伙会哭着对医生说:“阿姨,我只哭,我不动。”

    当孩子遭受到病痛的折磨时,母亲的痛苦是可以想像的。当病魔凶恶到要把鲜花般娇嫩的孩子随时带走时,母亲表现的坚强却是让人无法想像。

    被隔离后不久,同学的朋友为她建了一个博客,于是,一个记者,一个白血病患儿的母亲开始亲历式采访。她每天在孩子入睡后,病房熄灯以前写下一天女儿的治疗经过、身体变化和内心的感受。当“岁月留痕”、“两小无猜”、“春机盎然”这些文字流畅的原生态篇章,每天早上与网页上生机勃勃的黄色向日葵一同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敬佩已经不足以表述同学朋友们的感受。

    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下了儿童白血病病房里的喜乐和疼痛,白血病儿童顽强的生命力,和妈妈奶奶们为了让化疗中的孩子吃下一口饭所做的超级努力。同学本是做国际新闻的,看问题角度自然宽泛,在她的笔下不仅有自己孩子的点滴变化,还有那些因为接触化疗药物常掉头发的医护人员,还有自己单独住院的半大孩子的情况。

    而这些文字都是完成了一天紧张的陪护或是女儿仍在输液时,同学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她不刻意渲染什么,只是记录点滴,女儿一步步的治疗、小病友间的友谊、陪护家长渴望能够洗个澡的愿望,都从她笔下传出了病房。让人们关注着这个特殊的群体。透过那些炼狱般的磨难,也让人们重新审视着健康、自由、亲情这些我们平时不觉察的幸福。

    这些文字,又不仅仅让我们懂得了母亲的坚强和理性。“白血病”这个让人听上去就耸然的名称,给人的第一反应是高昂的治疗费用。同学和女儿也不例外。一个多月的治疗已经花去了将近10万元,不可预见的经济压力逐渐加重。当同学所在的电视台的同事送来捐款、当好心人给孩子送来玩具、当她的同学好友为了女儿的一种药品奔波求购时,同学都一一记录下来,向每个提供过帮助的人表示感谢。她的感恩,吸引着更多的朋友们真心地去帮助这对美丽的母女。

    同学从不回避自己两年多来一直一个人抚养着女儿的事实,当有网友问起小家伙的父亲为什么不在女儿身边时。同学解释,女儿的父亲来看过她,但是因为工作及财力所限,不能经常来看望女儿。但同学说,她相信父亲对女儿珍爱有加。有网友说,这种宽容和豁达不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在非常时期。

    同学的博客每天都有大量的点击,有的人已经把读她的文章作为每天的功课。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达到5万多。

    有一个朋友在我的推荐之下哭着读完后,竟说出这样的话:“我都有些嫉妒你的同学,不仅是她写得太好,主要是她太坚强了。”同性之间其实少有真正的敬佩,即使有,也常是对远距离的人。但对于同学,我们由衷地敬佩。

    前两天与同学通了电话,她的声音还是以往的轻细,但能听出女儿刚住院时没有的信心:“我这一年就做这一件事,陪好女儿,写好我的日记。”

    自由、健康、快乐中的我们因为没有对比,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幸福,于是面对花花世界,面对那么多新鲜的东西,常让自己无从选择,终日忙碌,但一天一月一年下来一事无成,还觉得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一旦没有了选择,也就关闭了诱惑之门。门里,有的人终日心生怨气,怨上天的不公,不能让自己去过多彩的生活。于是天天灰头土脸消沉而终。但还有的人,当门关上的时候,知道没有了选择,心也一下子沉了下来。懂得,与其坐等还不如做些能够做的事。慢慢发现,啊,原来屋子里还有这么一个原来没有仔细观察过的世界,竟也是异彩纷呈,也许不是外界的,而是内心的。当困境过后,门再次打开时,这会是一笔他人没有的财富。同学选择了后者。

    一年只做一件事足矣。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