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的老师、课堂;家庭的家长、亲属;社会的环境、风气,都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当今中国,大众媒体对青少年成长所起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们常常强调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思想活跃,大众传媒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大众传媒样式的变革更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青少年思想最活跃,也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当许多成年人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MP3、智能化手机、数字电视、博客、ZCOM、POCO等等仍一头雾水的时候,许多青少年已经驾轻就熟,可以当成年人的老师了。更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传媒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市场化,也使不少青少年迷失自我,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完全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基本的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耻的判断上,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越来越远,有的已经演变为令人极其忧心的社会问题。
毋庸讳言,处在转型期、变革期的中国社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当新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之时,许多黑白颠倒、价值混乱的言行便会利用各种传播渠道趁虚而入,而价值观处于成形期的青少年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中迷失。担当传播功能的各类媒体,激烈的市场化竞争绝非是放弃道德担当与坚持的借口和理由。恰恰相反,越是在众声喧哗的年代,越是在面对心无所属的青少年的时候,越需要有清流出现,需要有坚定的声音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大众媒体更要清楚自己激浊扬清的神圣使命。
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我们的大众媒体不能因为图求卖点,就大量刊载血淋淋的凶杀、暴力新闻,为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对象;不能因为追逐与自己利益挂钩的所谓“主流群体”,就把笔触和镜头始终对着财富英雄、社会精英、企业老板,助长青少年的发财梦;不能因为人们对生活追求高了,就把奢侈挥霍贴上“高尚”的标签,让“笑贫不笑娼”可以振振有辞;不能因为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树起了几个“超女”,就裹挟着无数青少年热衷此道,幻想一夜成名;更不能因为当今社会有腐败和丑恶现象,就大肆炒作渲染,把整个社会描绘得一团漆黑……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需要有一个邪不压正的舆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那些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损害他人和公众正当权益的言行将被谴责,嘉言善行美德将令人感到光荣。
在当代大众传播研究中有一种理论——分析舆论是怎样形成的,称为“沉默的螺旋”。研究者发现,大多数个体会力图避免因态度和信念与众不同导致的孤立,他们会观察周围环境中其他人的表态,当感到自己可能属于少数派时便倾向于保持沉默,在这种心理机制的作用下,起初看上去是主流的意见会越来越得势,随着那些“识时势”而调整自己观点的人增多,持不同意见者会更觉孤单,更倾向于沉默下去,因此形成一个向下的“沉默的螺旋”。
媒体在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上,所致力追求的便是让有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歪言邪行沿“沉默的螺旋”下潜,让嘉言善行进入上升通道,使沉渣归底、正气昂扬。
宣扬倡导主流道德价值观,立论必须长远,不能一日三变,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鲜明而集中浓缩了当前中国社会所需要的主流道德价值,这些基本价值判断非一时的产物,必须也完全可以传之久远,成为和谐社会长久的道德基石。
青少年的特质是喜欢追慕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影响青少年方面,媒体必须注意避免语言乏味、抽象说教,不要把潜移默化的道德浸润,变成让青少年逆反的硬性灌输。明朝忠臣义士杨继盛有诗句曰: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将它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两句诗应当成为所有媒体工作者对自己的要求。如今,媒体的形式和表现手段更多样了,妙手不仅可以著文章,还可以制作好节目、拍电影电视、制作网络、开发游戏。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真善美的追求,为青少年提供健康、丰富和贴心的服务,大众本身也会从中赢得最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