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周刊

   

“俄苏经典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李正荣:我读的第一本俄苏经典是《复活》

2006年04月03日

实习生 车辉

    李正荣:1958年生人,现任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和比较文学,著有《托尔斯泰的体悟与托尔斯泰的小说》等。

    “我看的第一本俄苏文学书是一本残书,书的封面已经被撕掉,虽然当时不知道书名,但我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口气把它读完,直到十年后我才知道我看的就是《复活》”,生于1958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正荣回忆旧时仍然有些激动。

    李正荣多年来一直从事着俄苏文学的研究,他认为俄苏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深沉、真诚,具有广泛的社会批判性。“我们这些上世纪6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上学读书时正好赶上了‘文革’。那时,很多书籍都被禁止、没收。我们能看到的外国文学方面的书很少,即使是‘苏联老大哥’的书籍,在当时也不那么容易读到。”

    李正荣的一个中学老师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在“文革”中收藏了大量小说,并经常借书给他看。在老师家的一间小黑屋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战争与和平》、《高尔基戏剧集》、《静静的顿河》等。尽管当时他也读了一些欧美文学作品,但他还是更偏爱俄苏文学,尤其喜爱托尔斯泰的作品。在看完《战争与和平》后,他深深地被俄国文学宏大的叙事结构所震撼。“俄国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粗犷,反映的社会现实很复杂,很深刻,而且他们的人物塑造得很丰满”。李正荣说,“我深深地热爱俄苏文学,它有很多值得研究借鉴的地方。”

    李正荣还认为,俄苏经典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的革命文学更是影响了新中国整整一代的知识分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恰巴耶夫》等小说塑造的革命英雄形象成为当时青年人心中的榜样。多少青年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下积极投身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啊!多少青年因为该书而激励自己的人生啊。俄苏文学给青年人更多是世界观与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我们这代人,起码我自己的世界观受俄苏文学影响很深”。

    “虽然当年排着长队购买俄国电影海报与小说的场面不会再出现,但是俄苏文学仍然以其特有的涉及社会问题的广泛性,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性的魅力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李正荣说。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