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周刊

   

独立书评
看,那些强悍的总统
2006年04月03日

韩福东

    旅美华人学者林达通过他所著的《总统是靠不住的》,试图向我们说明:美国总统———那个世界强国“首脑”,其实只不过是个“可怜的家伙”,他只有一个“行政大主管”的权限,即使是在行政机构的职权范围内,依然处处受限,常常四处碰壁。在林达笔下,展现出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状态。

    而美国“咄咄逼人”的著名时政记者克里斯·华莱士,则在《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一书中,为我们展示了美国总统的另一面。他为我们讲述了16个总统应对内忧外患的故事,包括华盛顿决心用联邦军队镇压宾州西部的动乱,也包括克利夫兰违背宪法采取行动对付普尔曼罢工。总统在这里不是“可怜的家伙”,他们显示出自己权力的强悍性。

    如同华莱士锋芒毕露的访问一样,他在这本书中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倾向。在这一点上,该书就如同《总统是靠不住的》,作者都是理念先行,然后搜罗能证明自己结论的事实,来为我们描绘美国政治生态的一个侧面。

    那些试图将其价值判断强加给我们的作者,常常是在将经过他们过滤、筛选过的信息,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对《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我们也应保持一定的警惕。华莱士有时会为了保持该书主旨的一贯性,而发表一些逻辑不通的议论。

    例如“总统决定后退一步”这一章中,讲述的是托马斯·杰斐逊与禁运法令的故事。华莱士描绘说,英国海军称雄于世界,横行霸道,在1807年之前,英国已扣留528艘美国商船,被扣留的船舶和货物约价值3000万美元(约折合现今的4.6亿美元),还无理囚禁了数千名美国水手。杰斐逊采取了一个异乎寻常又史无前例的步骤:实行禁运,停止美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他设想禁运能起两个作用,一是让美国海员不再出海,一是让英国经济陷入困境从而迫使它改变它的海军的行为。国会很快通过了禁运法令,但它却让美国人遇到灾难。海港关闭,3万多海员失了业,禁运不仅毁了航运公司,也毁了那些依赖外贸的各类商人。更糟的是,禁运促使商人们到处找空子钻,杰斐逊不得不到处堵漏洞。

    禁运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惊人的。到1808年末,人们似乎已经普遍认为禁运失败了。到1809年3月,杰斐逊作为总统所采取的最后行动之一,就是在离开白宫之前几天签署了撤销禁运法令的文件,承认禁运失败。这之后三年,美国对英宣战,最后英国同意停战。“能有这样的结局,也该归功于杰斐逊早先没有宣战而是实行禁运。”华莱士这样分析说,“这就让美国争取到几年时间加强军事力量,至少是最终挡住了英国的进攻。杰斐逊有勇气坚持他的行动方针,这也许拯救了美国的自由。”我们很难相信他的观点的正确性,不宣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禁运,更进一步,如果想要加强军备,不禁运显然比禁运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这本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出版的书籍,以小布什与伊拉克战争结束篇,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挺小布什的一篇力作。它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投小布什一票吧,他和华盛顿一样强悍而有勇气。

    该书的文本非常好看,具有一本畅销书所应具备的诸多要素。它显示出一个出色记者的叙事才华,使我们感受到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无怪乎其甫一出版,就迅速登上亚马逊网络书店等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它的优点和它的缺点一样多。这的确是一本有着强烈价值偏向的著作,但历史的叙述能够做到完全客观么?我们需要不同的作者为我们展现不同的历史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为我们理解美国提供了新的视角。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美)克里斯·华莱士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年4月出版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