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周刊

   

《家风》:永远把自己当做普通人
2006年04月03日

云端

    阅读《家风》这本书,是因为前不久参加了一个会议,亲耳聆听了陈云的女儿陈伟华回忆她参加高考的一段往事。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那时候,我还在北京怀柔教书。当得知可以参加高考时,我就积极准备报考,由于时间紧张,又在乡下,我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请妈妈帮我找一位她认识的大学教师,请教一下该怎样复习。很快,我接到妈妈的回信,妈妈在信中告诉我说,爸爸不同意找熟人了解情况,说那是走后门。”结果,陈伟华只得自己想办法,从朋友那里借来复习资料和课本,最后如愿地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在我以前的想像中,国家领导人的子女上大学,大概都是保送的。听了陈伟华的回忆后,我才知道其实并非如此。《家风》一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作为新华社的记者,作者肖伟俐以他便利的条件,采访了董必武、陈云、李先念、彭真、万里、李德生、乌兰夫、廖承志八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他们谈父母、谈爱情、谈工作。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和对历史史料的掌握,首次拉开了这些红色家庭的神秘帷幕。书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读来令人感动。

    万里的儿子万伯翱在接受采访时不无自豪地说:“我虽然出身干部家庭,但是我做了10年的农民,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我这样的经历。”

    1962年,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万里,为响应中央的号召,毅然决定把儿子送到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务农。万伯翱临行前,万里对他说:“我来自农村,现在你又回到农村,从此以后,我又有了一个当农民的儿子,我觉得是件高兴的事!”

    后来,万伯翱去了农村,并决心在农村干一辈子,把自己从一个城市青年,变成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此,种地、积肥、修剪果树、除草等农活,他什么都会,一干就是10年。当我在会上见到已从国家体育总局退休的万伯翱时,他的言行举止,的确让我看到10年农村生活留在他身上的那种“农民”品格———纯朴和憨厚。“我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这是父亲交代过的,不要说你是什么人的孩子,什么干部,什么职务,从来也不让提,我们也挺习惯的。”在书中,陈云的儿子陈方又是这样回忆父亲的。他说,陈云对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将来你们就是靠自己,谁也靠不上”。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这些伟人“家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始终把自己的家庭当作普通人的家庭。于是,引起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些老一辈革命家为什么能够这样做?他们到底崇尚什么?追求什么?羡慕什么?鄙弃什么?

    从乌兰夫的儿子乌可力的看法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他说,因为父辈们崇尚的是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他们大多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对个人的成长有深刻的体验。因此,在培养子女的问题上,很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立性。一个父亲给孩子留下太多的钱,将不利于子女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只会害了他的孩子。古语说:“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看来,这正是这些领导人所崇尚的价值观。

    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当下,阅读《家风》这本书,我自然想到了现在的社会风气。有人说,现在经济虽然发展了,但社会风气却不如以前了。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还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但另一个原因是与社会的精英阶层、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不无关系。与老一辈革命家相比,现在的有些领导干部,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其实,许多贪官并不缺钱,这些赃钱留给后代,恰恰不利于子女独立人格的形成,最终害了下一代。

    应该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既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崇高精神的集中体现。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些新时期最基础、最重要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家风》中都有具体的体现。读读这本书,我们更能理解“八荣八耻”的具体含义。

    记得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道德的形成不能只依靠灌输,而是需要“培育”的,因为良好的道德和习惯,是在个人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我想,“培育”正确的荣辱观,读读这本再现领导人真实家庭生活的书,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家风》肖伟俐著 新华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