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文化周刊

   

灌一张自己的唱片
录音棚里上演圆梦独角戏
2006年04月10日

实习生 吕婧

    推开一扇暗红色的厚厚隔音门,柔软的地毯,三面环绕的吸音墙,立式的麦克风竖在整个录音棚的中央,正前方一面透明的玻璃。“窗外的雪花,还在慢慢下,耳畔的钟还在不知疲倦嘀嘀哒哒,孤单的灯下,凝结的窗花,有个男孩还在独自想念心中的她……”19岁的张寅带着耳机在光线昏黄的录音棚里一遍一遍地唱着。

    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时尚,面向普通消费者开放的非专业录音棚目前正在北京走俏。录音师尹浩认为,录音棚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再是简单的娱乐消遣方式,而是一种新兴的表达内心情感、增进人际交流的工具。

    现在是首都中医药大学大一学生的张寅,正在录音棚里录制一张自己原创的专辑,专辑里的9首歌曲都是他自己作词作曲。张寅略带羞涩地说:“这些歌曲都是我在读高中时,为坐在我左前方的一个女孩写的,现在她考上了北大。虽然我已经被她拒绝两次,但我还是希望把我的歌录给她听,做最后的努力。”

    第一次进录音棚的张寅兴奋地说:“跟在MTV里看到的歌手们录音的画面一样,录音师都很专业,感觉很棒!”但对着麦克风,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张寅还是显得很紧张。透过录音棚的玻璃,录音师理想一边观察着他的顾客,一边研究着他的心理。“我们现在总在说‘80后’的孩子自私、懒散,但我在这个棚里看到的孩子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原创歌曲流露的感情很纯很真,这是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气质和力量。”理想说。

    现在和张寅一样带着自己的原创歌曲走进录音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般顾客都是自己带着伴奏交给录音师,然后进棚试音,熟悉歌词,正式录制,后期制作。整个过程和专业录制基本相同,录音师根据不同人的声音特点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曾多年从事专业录音工作的录音师尹先生在王府井一带也开了一间录音棚,半年时间里生意一直很火。“我现在是把专业制作民间化”,尹先生开心地说,“以前大家感觉做歌手、出唱片遥不可及,对于他们来说有张自己的唱片就是一个梦想。时代变了,大家对歌星的追捧从雾里看花似的朦胧崇拜,到现在自己也可以灌一张属于自己的唱片,过一把星‘瘾’。”

    13岁的初中生王征,可以算是朋友圈里公认的“麦霸”。他感觉在KTV里唱完总觉得有点遗憾,于是就到录音棚把自己喜欢的歌曲集结起来,录制了一张专辑。送给朋友,自己做收藏,没有想到大家都很喜欢他的歌,现在王征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校园歌手”。

    国人传统含蓄内敛的风格开始在青年一代身上发生变化,表现自我、追求个性化已经成为时下都市人的新风尚。对此,河北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刘可心认为,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个性的权力,草根文化的盛行、名人博客的走红,都说明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渠道来表达情感和展示才能。

    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则把录音棚文化现象定义为“已参加工作并有一定积蓄的年轻人的文化消遣,是他们自我表现、感情宣泄的商业出口,是他们追星和圆梦的一种自我尝试”。夏教授表示,这种演出的舞台很小,并且只有一个观众,那就是录音者自己。如果失去了这个观众,那么演出就要闭幕了。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