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周刊

   

管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06年04月10日

汪中求

    我写作《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很多以细枝末节来看待细节的人,便认为我小题大作。

    其实,我所说的细节是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实质的微小事物和情节。细节是以其系统性为基础的,离开了相应的系统,细节便是一个孤立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所以可以说,细节是一个系统的存在。细节的好坏,往往能够反映出系统的优劣。所以,我们说,好坏表现在细节,而成败则取决于系统。

    把细节理论运用到管理的实践中,那么,要做好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从认真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着眼,从建立和完善系统着手。

    中国企业必须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但从我为企业做培训和咨询的经历来看,我国的企业离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还差得很远。现在,管理人员普遍觉得企业不好做了,市场环境非常残酷,竞争程度日益激烈,但我不那么认为。比起卖方市场的时代,现在经营企业当然要困难许多,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本该如此,而现在的问题在于,企业的潜力还远没有挖掘出来,也就是精细化还做得远远不够,例如,2004年,我前去讲座的某市自来水公司13年的应收账款竟然还列在账上;该公司为了挖掘内部潜力,单在节约用电损耗一项上,硬是挤出了2600多万元的利润。可见,我国企业的管理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而精细化管理就是挖掘潜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好精细化管理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不同认识层次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而高建华先生则用《笑着离开惠普》一书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回答。

    对于跨国公司,人们往往夸其规模大,惊其效益高,但对人家何以能做到此,则往往不甚了了。在中国惠普工作了15年的高建华,作为为数不多的由本土员工逐步晋升到管理高层的高级管理人员,熟悉跨国公司的运作。他在该书中对跨国公司的管理系统和运作流程作了全面的、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跨国企业的管理精髓,以及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差距。在书中,精美的管理细节,我们随处可见。比如,人员录用中的细节、向员工布置任务中的细节、被淘汰掉的员工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手头工作的细节等。我们说,只有系统的完善,才会有细节的完美。就拿高建华先生本人来说,企业运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能够使他三进三出,而能笑着离开惠普,且对惠普念念不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的管理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然,总结了跨国公司管理精髓的《笑着离开惠普》一书,内容丰富,远非精细化一方面所能概括,我相信,就管理而言,读者会在其中找到任何现阶段与管理相关的内容。

    本书的策划者张明帅先生声称:就对自己的作用而言,他曾策划过两本好书,一本是宋留成先生著的《博士姐妹》,一本就是高建华先生的《笑着离开惠普》。《博士姐妹》让他明白教育孩子是怎么一回事,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不用阅读其他任何家教类图书了;而《笑着离开惠普》则让他明白了管理是怎么一回事。

    我想,他参与策划的《细节决定成败》发行已经超过百万册,竟然不在他所列的好书之中,心中难免不平,但看完了《笑着离开惠普》之后,我体会到该书的分量了。是的,在当下的中国图书市场上,我所接触到的、原创性的本土财经管理类图书,大多数是一种案例式的,对教学和实践起到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作用,但《笑着离开惠普》则起到了一种标杆的作用,是中国企业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

    《笑着离开惠普》

    高建华著

    商务印书馆 

    2006年3月出版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